中国儿童道德行为普遍表现良好(6)

教育动态2018-06-10李一老师

在道德理性上,东部儿童更普遍地将个体功利作为“肯定性”道德判断的理由,将主流社会观念和规则作为行动的理由;西部儿童更倾向将超越规则的普遍原则作为“肯定性”判断的理由,中部儿童更普遍将“好孩子定向”作为“肯定性”道德判断的理由,榜样示范是中西儿童共同而普遍的行动理由。

在道德行为上,东部儿童更能够积极回应家人给予的关爱,更不愿意上前劝止欺负他人的行为;中部儿童更普遍地经常提醒同伴的错误,更普遍地经常因私不顾他人感受而违反规则,更普遍地愿意上前制止欺负与帮助他人。

(三)中国儿童对学校德育的方式有着自己的选择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

1.主题实践活动是儿童普遍愿意接受的德育方式。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主题实践活动(33.34%)、讲故事(24.80%)和各种形式的榜样示范(22.98%)是儿童最普遍愿意接受的德育方式;讲故事受欢迎的程度随着年龄增高有下降的趋势,榜样示范的接受情况则是随年龄增高而逐渐上升。相对男生,女生更喜欢主题实践活动的德育方式,而男生更喜欢榜样故事,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

2.讲道理是儿童自己最想使用的德育方式。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如果自己是老师,最想使用的德育方式,小学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直接告诉、讲故事举例子和实践行动;初中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讲道理、采用宣传警示语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高中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讲道理和讲故事。

三、总结与建议

整体上,当代中国儿童保持着孝敬的传统美德,有着普遍的爱国情感,表现出强烈的规范认同,崇尚公共正义,重视勤奋努力。从年龄发展趋势上看,当代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儿童道德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分化、明析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这需要在以后的比较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调查发现当代中国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两个迫切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关注问题:一是儿童成长中的个体功利倾向,二是留守儿童的健康道德成长。

首先,要警惕儿童成长中的个体功利倾向。

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到,受访儿童在道德情感、理性和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功利价值倾向。儿童价值观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影响综合结果,因而,也需要多途径入手,引导儿童超越片面的个体功利追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