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道德行为普遍表现良好(4)

教育动态2018-06-10李天扬老师

1.儿童的道德发展在所关注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及道德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价值观念上,女生更关注文明、和谐和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影响他人与廉洁奉公的公共道德,孝敬父母和谦虚礼让的传统美德,自省的个人修养;而男生更关注富强、民主和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义的公共道德,忠诚国家和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节制的个人修养。

在道德情感上,女生在爱国情感、集体责任感、恻隐之心、羞耻感和自尊感方面,都比男生更为敏感和强烈。

在道德理性上,女生更倾向于按照法律、规则、习俗做出道德判断;男生则更普遍表现出功利与后习俗两种不同的倾向。

在道德行为上,女生在诚信、感恩知报、不因私违规行为方面表现优于男生,男生在扶助弱势和施以援手的道德行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2.家庭生活方式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的道德发展的情况与正常家庭生活方式的孩子有着较大差异。

在所关注的价值观上,不同于跟父母或者跟父母及祖辈生活在一起生活(下称“正常家庭生活方式”)的儿童更普遍关注文明、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正义的公共道德和勤奋的个人修养;留守儿童更倾向于关注富强、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国家的传统美德,按规则办事的公共道德,节制的个人修养。

在道德情感上,正常家庭生活方式的儿童更普遍地把为国争光归因为中国人是好样的,更普遍地尽己所能帮助处境不利人群,说服同学一起行动承担集体责任,在受到当众批评后决定改正行为挽回自尊,会为抄袭行为而感动羞耻;留守儿童更倾向于把为国争光归结为个人能力,更普遍地否认存在处境不利人群从而难动恻隐之心,对有责任感但更普遍地不会付出行动,更倾向于把当众批评归结为他人的错误而难过,对因抄袭而得到表扬有迷途知返而非羞耻感。

在道德理性上,更多正常家庭生活方式的儿童倾向于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理由,把社会文明规范作为行动的理由,更多留守儿童倾向于把“好孩子定向”作为道德判断的理由,把功利和榜样示范作为道德行动的理由。

在道德行为上,相对于正常家庭生活方式儿童,留守儿童的个体诚信行为的普遍性低9个百分点,经常回报家庭的感恩行为的普遍性低10.5个百分点,提醒同伴错误的行为的普遍性低9个多百分点,制止对弱势处境者不利的行为的普遍性低9个百分点。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