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形成了造型、设计、建筑与艺术人文四大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结构,在世界高等美术教育中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教学改革中强化全面素质培养和创新意识推动,设立了一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所需的新专业,在教学上加强不同学科和专业的融合,形成全面学养和专精能力有机统一的育人模式,在国际交流和对话中产生了影响。
学校在艺术创作与研究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师生深入生活,贴近现实,表现生活,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主题美术创作和重大社会文化项目,突出时代主题,彰显中国精神,体现创新意识,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创作与研究展现了时代风采,以高品质的艺术语言引领社会的审美取向。
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目的是培养新型艺术人才。同时,专业艺术院校拥有和蕴藏的艺术思想与艺术思维智慧、相当数量的各门类艺术专业人才以及艺术与审美教学的经验,还大量处于专业领域“自循环”的状态,与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缺乏有机对接,还未形成有效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应实现“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专业艺术院校应加强资源意识、盘活资源库存、发挥资源优势,为学校美育提供具有引领性价值与意义的资源支持。
“美育八项主张”彰显立德树人
北京市第35中学校长朱建民
通过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我们明确了美育的要义在于审美精神、立美精神的培养,也明确了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还包括德育以及社会、自然、科学等对美的认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提出美育八项主张:一是通过美育提高每名学生的生命质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二是将美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放在课堂;三是强调美育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不同形式的展示平台;四是为优秀艺术教师建立“工作坊”;五是通过美育提升全校教职员工的审美素养;六是着力打造国际化的美育新模式;七是架设面向全国的美育课程网络平台,实现优质美育资源共享;八是支持学校教师、学生开展美育支教活动。
为了让“美育八项主张”落地生根,学校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