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协同发展
“短板”问题怎么看?
教育协同发展不仅仅是资源在规模或范围上的跨地区拓展,也并非三地发展要素的简单累加,更应该注重通过结构性的资源调整,构建共享共赢的整体统筹发展模式,实现“1+1+1>3”的效果。综观京津冀三地教育,京津两地基本上呈现各有所长、柔性竞争的态势,而河北则显得基础较弱。
究其原因,河北的“短板”短在省内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从京津冀区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三地存在明显的“断崖式”差距。京、津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北省则处于中下游水平,部分指数仅有北京市的1/4甚至1/5。以基础教育为例,京津已先于全国大多数省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优质幼儿园、小学与中学,但河北省却鲜有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优质特色学校。在高等教育领域,京津可谓名校云集,河北省则是以地方高等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规模大省,而非高等教育质量强省。
未来几年,将河北作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重心十分必要,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补齐“短板”:一是建立京津对口支援河北基础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积极借鉴对口援助和各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经验,通过名校办分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管理干部培训、联合教研、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共建、校际“手拉手”、名师工作站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附中附小等方式,加快提高河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二是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京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将服务范围覆盖到河北省;三是持续加强河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开展地方高校招生协作,建议增加京津地方高校面向河北省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扩大本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推动包括中央在内的“三地四方”合作,重点支持河北省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校和职业院校。
教育协同发展
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展迅速,但在教育方面除了合作办校、开分校外鲜有实质性发展。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缺位。一是从历史发展来看,河北行政区划变迁和省会多次搬迁,缺乏一个可持续集聚和沉淀优质教育文化的中心;二是地方经济独立核算使得河北的教育投入大大落后于北京和天津,直辖市的优势长期“虹吸”了河北的优质教育资源;三是缺乏与教育相配套的社会资本。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要求下,三地政府不能只顾教育而忽略在土地、财政、人事等方面配套政策的引导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