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财政与家庭投入稳步增加,教育变革由内向外快速发生
北京市地方财政性教育投入稳步增加,但区域差异仍然较大,学校类型、位置分布可能是造成数据极大差异的主要因素。北京市居民的家庭教育投入比例较高。
(三)教育改革与创新进程中师生感受亟须重视
1.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积极性不够高,课余学习负担较重
调查发现,约80%的学生都能在课上积极思考,但主动与教师沟通问题的学生比例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中学习阶段,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处于思维独立性与社交需求不稳定性的矛盾阶段。据统计,学生每天课余学习时间3小时以上的达到36.51%,在2—3小时左右的占34.71%,1—2小时的占20.38%,只有8.39%的学生课余学习时间在1小时以下。
2.教师接受新理念的意愿较强,但落实新课改存在困难
近九成教师愿意尝试不同的教学理念,但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有时让人感到无措,有一半的教师并不是完全认同或理解新课改;近40%的教师认为知识的不断更新会成为教学工作的负担;同时,近半数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并没有在自己所在的学校真正落实。
(四)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且整体素质较高,但收入待遇有待提高
就全市范围来看,普通高中的专任教师数量有了飞跃式增长,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85%,使生师比达到9.8:1,截至目前,全国数据统计更新至,北京市普通高中达到8.41:1,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14.44:1。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平均每校在编教师为153名,高级职称教师达到36.52%,本科以上教师达到93.24%,外籍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也占有一定比例,并与学生来源和构成实现了一定的合理匹配;整体上看,教龄分布比较均衡,老中青教师结构适当,并且构成了较好的年龄梯度。
在教师工资方面,81.48%的教师达到4000元以上,近四成的教师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由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定位不同,因此各区教师工资的绩效部分和区财政自筹补贴部分会存在一定差异。
(五)毕业率和升学率较高,但内部差异仍然存在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高中毕业率平均为91.45%,最高值为100%,最低值则仅有12%;高考升学率的最高值为100%,最低值为43%,平均为92.72%;升入高校重点率的最高值为99.8%,最低值则仅为2%,最小值集中于特殊教育学校。但整体而言,均值达到50.70%,说明约有一半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升入重点大学。公办普通高中发展均衡多元,民办普通高中也在逐渐规范,而特殊教育类高中发展亟须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