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打造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田(2)

教育动态2018-07-20李天扬老师

如今,像这样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研讨课堂,在机械学院比比皆是。 

本科生享受研究生“待遇” 

今年3月,机械学院大四学生高旭峰去北京参加中科院研究生复试。当面试教师问及参加过什么竞赛,做过哪些科研时,他拿出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湖北省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一等奖、申请专利10项、发表论文3篇的资料侃侃而谈,获得考官们频频点头。 

谈及自己的成长,高旭峰说:“导师的指导,让我的创意变成了一个个成果。” 

在机械学院,各班班主任均由专业老师担任;“卓越班”“产业班”“精益班”等试点班实行导师制,5名学生配一名导师;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找导师交流。 

大二时,高旭峰萌生了申请专利的想法,但担心“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自己搞不定”。班主任李公法得知后,一再鼓励他把创意清楚表达出来。 

申请第一项专利时,李公法帮着高旭峰反复修改,并联系了专利代理机构。专利的成功获批令高旭峰灵感不断喷发,他先后开发出“空调过滤网清洗装置”“水果套袋自动撑袋装置”“自动洗鞋机”等8项专利。 

在和队友备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时,高旭峰团队的机器人频频出现故障,急得大家团团转。他们求助于学院教师曾镛,并在曾镛的建议下,将轮子和电机之间的6根控制线改为两根,不仅解决了故障,还大大提高了精确度。 

面对学生的请教,教师们虽然有求必应,但并不直接告诉答案。 

高旭峰和队友们设计的“对打机器人”在室内运行良好,搬到室外却纹丝不动,反复琢磨也查不出原因。一旁观看的教师拿过一块纸板挡在传感器上,机器人转动起来。大家恍然大悟,为机器人更换了光纤传感器,彻底解决了问题。 

在机械学院的办公室、实验室里,经常能看见老师给学生“开小灶”。“我们的本科生享受的是研究生待遇。”高旭峰说。 

“双创”时代的幸运儿 

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而易见。近3年,机械学院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273项,申请专利73项,5人成功进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 

夏华梁与同伴在“创新工场”里捣鼓出了“便携式多功能机械原理机构演示仪”,并带着仪器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包含众多知名高校参赛队的200多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一等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