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忠县教育精准扶贫记:精准帮贫鱼渔兼授(2)

教育动态2018-06-21才子老师

“这项政策,真正解决了资助工作存在的力度不够、不到位的问题。”梁文政说。 

随后,梁文政以一户家庭为例说明:“这家有3个孩子,最大的在读大学,另外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在上小学。如果按照一般贫困生资助标准,‘因学致贫’就可能出现。” 

但现在两个小的孩子都享受了“特困生”补助。梁文政算了一笔账:这个家庭现在一年只需在两个小的孩子身上开支400元左右的学习费用。 

同时,忠县教委把资助工作纳入对学校和校长的综合目标考核,同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不讲纪律,校长不重视,年终考核都要降等处理。”梁文政说。 

每年,该县教委都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电话民调、蹲点整改、跟踪查办、专项审计等方式,对学生资助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各校学生资助工作“一查到底”。 

仅2015年,该县就开展了涉及学生资助及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05所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45所由学生饮用奶改为营养餐学校的3次跟踪督查。 

“只要有投诉,就零容忍地查。”这是督查工作所秉持的理念,先后有1名校长、9名教师违规受处;2所民办园取消了2年内所有评先评优资格和当年项目经费安排资格;1所民办校被全县通报批评……“高压”的震慑力,让“挪用资金”“错位资助”“人情资助”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鱼渔”兼授:从“他助”向“自助”

“扶贫资助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贫困生必须有安身立命之本,才能从‘他助’走向‘自助’。”对此,从忠县职教中心毕业的张强林最有体会。 

2014年,张强林毕业后在县城摆了个地摊专做手机贴膜,并顺带销售手机充电头、数据线等小配件,每月有一两千元的收入。资助中心的老师在回访中给他提供关于职业发展的建议,并购买了相关书籍送给他。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张强林报名参加了手机维修培训班。如今,他已是某手机销售公司的维修专家,带了好几名徒弟,月工资6000元以上。说到“县学生资助中心”,张强林心里暖暖的。 

“学生资助永远在路上”。忠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城市,忠县的教育精神也定义为“忠诚”。梁文政希望全县中小学生在忠文化熏陶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章至此,记者顺理成章找到了该县在重庆38个区县中率先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息回收,回收率100%的原因。(记者胡航宇通讯员陈国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