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北航“无人直升机系统”问鼎冠军;2015年10月,武哲教授科研团队研制的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解缆升空……从太空到天空,从教授到学生,是什么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备受瞩目?
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蓝图,北航坚定不移走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以来,北航实施“学科攀升计划”,着力构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综合的内涵发展学科生态,全力加快学校在航空航天、信息等优势学科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大力推进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9月,北航共有5个学科领域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基础。在服务国家需求、打造金牌学科方面,学校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排名第一,5个学科位列前五名,13个学科位列前十名。
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认为,一所大学的学科情况是其学术能力、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要着重处理好一流学科与一流大学的关系,加强学科规划和布局,重点建设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
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北航专门设立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人才特区,实行国际化聘任和评价机制,为每位新引进的海外优秀学者建立实验室。
北航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学校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形成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的科研格局。学校近年来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处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多种型号的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近10年来,北航获得9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年7月,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分别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8个试点学院院长签订了目标任务书,启动试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北航还先后打造多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通过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试点班建设,积极推动“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逐步形成了试点先行、推广普及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