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过半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不诚信(2)

教育动态2018-06-18三水老师

上海市信用研究会会长洪玫介绍说,上海市社科联和上海市信用研究会联合开展的2016年“上海高校学生信用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将作弊行为排在失信行为调查的最前面,说明当下的大部分学生对作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中能够避免作弊。

50.6%受访者建议严格考场纪律,杜绝大学生作弊

徐雯告诉记者,高中的学习方式属于填鸭式教育,翘一节课,老师可能会打电话叫家长。但是大学不一样,翘一个月的课可能都没人发现。文科专业大一课程比较枯燥,她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兴趣,不作弊过不了考试关。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考试抱着应付的态度,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湖南大学法学院2013级辅导员王耿翔认为,大学生选择作弊主要是因为害怕挂科。一旦对挂科的担忧程度超过对考试作弊被抓的担忧程度,学生就很可能会在考试时作弊。

不过,在王耿翔看来,大学生考试作弊还存在一些客观上的原因:“现有的考试形式过于僵硬,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很多课程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平时的表现。此外,学校防作弊的措施不够完善,学生作弊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38.3%的受访者认为是一些学生只想混文凭,38.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学生抱有“不作弊吃亏”的心态,37.2%的受访者认为有的学生对考试持应付态度,36.6%的受访者指出作弊代价太低,33.3%的受访者归因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32.3%的受访者归因于同学之间互相包庇,27.7%的受访者觉得是受社会急功近利、投机取巧风气的影响,25.2%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考试形式僵化,25.1%的受访者认为人才评价过于注重成绩,17.4%的受访者认为高校没有形成学术诚信的氛围,17.3%的受访者认为考试难度太大,15.7%的受访者认为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

徐雯坦言,作弊会上瘾:“当第一次作弊没有被发现而且取得很高的分数,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就停不下来。”

“学生作弊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对自己也是极不负责任的。”王耿翔认为,部分学生作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师对每个同学的公平评价。因为这是一种信息误导,也可能引起部分学生心理不平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生作弊一方面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破坏了良好学风、校风。更令他担心的是,作弊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这次作弊成功,下次也能成功,会逐渐对考试作弊形成一种强烈依赖心理。而一旦思维定式形成,以后工作或者做科研,一遇到困难就会想找捷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