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和北师大的合作一开始也是两种文化的“较量”。马培高说:“重庆有句俗谚‘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满山飞’,意思是对于有着共同价值诉求的江北区和北师大来说,争吵和磨合没有将我们越推越远,反而越吵越亲。”
如何突破行政思维和学术思维“各唱各调”的瓶颈,教师进修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市教委师范处处长李源田说:“进修学院就像一个‘变压器’,整合各方需求,协调各种思维,让培训成为协奏曲。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区打破了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中只关注教师个体发展的单一维度,将教师发展与区域教育改革整合起来。”
名师工作坊:拨旺种子教师心中的那团火
步入执教生涯的第16个年头,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曾维义遇到了职业生涯的一道坎——从信息技术教研员向教研员转变。这个让人羡慕的“提拔”,一开始却让曾维义感到“痛苦又绝望”。
“以前只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现在要带着大家一起冲锋。”曾维义刚到进修学院时,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没有考试就没有推动力。开展教研活动非常困难,校长不重视,一线老师也不响应”。
曾维义从重庆南岸区的学校过来,没有本土资源,靠行政力量又拽不动教师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2016年6月,“名师工作坊”项目正式启动,曾维义入选首批“种子学员”。和曾维义一样,18位“种子学员”大多都在经历痛苦的转型期。
徐悲鸿中学物理教师任慧钦一直想扭转“书本物理课”的现状,看到国外的物理课上得风生水起,她也试着将物理学史和物理情景资源,无缝地嵌进物理课的课堂教学中。“但很多情况下,有些好的设计就如同小火花一样,闪了一下,就灭了。”她对自己的探索并没有十足把握。
从好老师到名师,他们需要破壳的那一“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火苗燃成燎原之火。”名师工作坊项目主要参与者、北师大教师曹夕多说,名师工作坊学员选拔的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强烈的发展意愿。
和以往教师培训的名家讲座、远程培训不同的是,名师工作坊走的是“私人定制”路线,“他们都是优秀的老师,但他们需要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华丽转身”。因此,从一开始的教师叙述、适合个人发展成长方案的拟定,到北师大教授深入诊断学员课堂、帮助学员凝练风格,再到行动研究、成果物化,每一个项目的设置都精准地对接教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