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的青春感触
近年来国产电影刮起了一股“青春片”旋风,本届“大影节”也有不少青春影片入围。“青春题材电影的兴起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青春电影让人们重温青春梦想。但也有泛滥的趋势。”周星认为,这与如今国内观众的平均年龄十分吻合。数据显示,目前电影观众的主体平均年龄为21.7岁,大中专学生和白领占观影总数的八成。
黄式宪认为当今许多青春片缺乏情怀和理想,更缺乏时代的在场感。有的作品刻意“小我化”、“碎片化”,进而把我们所处的“大时代”变成一个“小时代”。黄式宪提出,“青春镜像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票房是否为最重要的因素?”他形容当今流行的青春片为“奋斗太浮躁,理想太乖张”、“青春片除了谈情说爱一无所有”。何谓黄教授所言的“时代在场感”,黄教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张荣吉导演的电影《逆光飞翔》,另一个是英美合拍的历史剧情片《模仿游戏》(《TheImitationGame》)。
“国产青春片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动脑筋,随波逐流。”周星说。《致青春》虽然有缺陷但还是有自己的思考,但到后面出现的《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已经流于模仿。电影不是不可以模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以卡梅隆为例,他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来做《阿凡达》,就算现在没人看也会流传后世,因为这部片子在卡梅隆的心中酝酿了太久。“我们大学生电影节做的就是沉下心来的事情,我们有更深刻的青春感触,就算是雷同的青春题材我们也要别出心裁。”
行走在市场与艺术之间
2016年中国电影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全年创造票房296.39亿元,观影人次达8.3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与不断刷新的高票房相比,中国电影的质量令人担忧。黄式宪认为,中国电影在追求高票房的同时,更要追求中国电影的文化宽度,“我们不仅要有‘高地’,还要有‘高空’。”黄式宪深为如今电影文化滑坡趋势痛心,他认为,“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缺乏文化品位,我们不能让市场左右文化,而应该以文化引领市场。”周星认为,国家注重市场是对的,有量才有质,“如今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节点上,需要去关注支持电影艺术。我们总是抱怨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受冷落,那是因为人家看重的不是你票房有多高,而是注重你有没有个性、有没有思考。”多年来,大学生电影节一直在试图协调市场需求和艺术追求的冲突,在为国家分忧,承担责任。“我们一直在踏踏实实地践行中国梦,做实事,不虚夸,也希望国家能给予我们更多精神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周星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