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不能丢了老中师的优良传统(2)

教育动态2018-08-03王华老师

导致一些师范生不像师范生的根本原因还不在于师范生的本身。当前高考填报志愿等原因,不少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往往是从自己的考试分数出发,而不是真正为了今后踏上三尺讲台,并非是热爱我们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教育事业,而是解决一时的就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读师范院校的学生虽然身在师范类院校,身为教育专业学生,但毕业后还要参加教师招考,今后是否真能踏上教育之路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许多师范生不再冒险地将自己定位为只有走从教这一条路。如此一来,在大学几年时间,许多师范生无法潜心教育专业学习,自然而然地也就疏于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方面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的潜在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教育梦,教师是最坚固的基石,也是振兴我们民族的最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然而,作为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不能专注于培养师资,把师范教育作为副业来办,师范生不能潜心专业学习,心里时刻忧心忡忡,怎么会准备做一名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将来去担任一名合格的教师呢?由此可知,毕业出来的师范生的质量可见一斑。笔者担心,倘若长此下去,“老中师”培养教师的优良传统可能消失殆尽,而培养出来是师范生则只能称得上是像师范生罢了。这样的师范生如何能够胜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何能够担当得起培养孩子的重任?教育的真正希望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啊!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关系着全民族的素质,承载着未来的希望。教育改革,千万不可丢了“老中师”培养教师的优良传统。在倡导教师专业化的今天,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更需要走专业化道路。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党和国家作出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决策来解决师范教育的真正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应真真切切地关注师范教育,扶持师范院校发展,使其专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对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不妨根据各地人口出生率、中小学校数量、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等实际,采取“订单式培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更进一步明确师范生的职业定位,让师范生的就业没有后顾之忧,使其专注于学习,时刻准备着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只有这样,师范毕业生才能够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陈松信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