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全面小康主题征文800字二
小康思想最初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社会改造和国家治理的一种理想模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小康社会”蓝图。到上个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十八大之后,在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志士仁人理想、当代中国追求和未来中国走向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从小康社会蓝图的规划到中国梦构想的提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在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阔步前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群众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状况,渴望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但对于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曲折和挫折后如何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前景如何,经济发达、生活安逸富足的社会模式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严峻地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访。在会谈中,邓小平用“小康”、“小康之家”回答了大平正芳“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这个提问。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这个新名词来描述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前景。邓小平认为,到了20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争取达到1000美元,最低达到800美元,这就是小康的状态。实现这个目标,有赖于“翻两番”的奋斗途径,争取10年翻一番,两个10年翻两番。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构想,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5.76万亿元,提前5年实现了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总量翻两番实现之后,党中央又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更高要求。新目标激发了全社会奔小康的积极性。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420元,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00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依据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制定的小康水平指标,2000年小康实现程度为96%,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进入21世纪,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小康社会建设大步向前。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宏伟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