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二:不重视公共意识培养
除了教育,当前社会公共意识缺乏,是人们道德沦丧的另一个原因。
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认为,近三四十年的社会转型对中国社会的人伦道德影响巨大。“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个人也以求利为追求,但求利多少算够?即使手段、方法都合法,它的终点在哪里?”在所有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又互不相让时,不正当的手段便迅速蔓延,道德底线不断被突破。
从某种角度看,逐利也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能冒犯他人的利益,为此,必须相应地提高公共意识。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院院长孙抱弘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缺少公共意识,是目前国人素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三:传统文化不断流失
其实,中国有着深厚的“文统”和“道统”,向世界贡献了孔孟老庄等数不清的思想大家。“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这些蕴含着丰富精神养分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如果被继承发扬下来,完全能弥补与抵御目前因为社会变化带给人们的精神迷惘。但实际上,它们常常被忽略或者抛弃了。对此,国学大师冯其庸显得更为忧心、痛心。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当今各种不文明现象反映出的,是一些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浮躁和虚空,这份空洞源于传统文化的缺失。”
冯其庸经历了中国社会的种种跌宕变革,对传统文化在近代的盛衰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冯老向记者回忆起小时候学习国学的情形:“小学五年级失学后,我在家读《论语》、《孟子》,里面说‘民无信不立’,这句话让我理解了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因此懂得了自己不喜欢的,不应强加给别人;说‘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我明白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害怕改正错误。这些话日后自然而然成为我的人生信条。”如今,这些古籍古训离人们越来越远,它们不再是家庭的案头书,也不再是学校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