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看一场美国大片,价格是1800日元,相当于月工资的0.05%。但在中国看一场美国大片,价格在30-50人民币。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近年来,CPI指数虽然一直维持在个位数的增长,但是居民们还是会用“飞奔”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物价上涨速度,并表示这一增长速度已严重超越了工资的上涨幅度,还有很多人在慨叹又拖了当地平均工资的后腿(见上图)。或许正是这飞奔的物价远远超过了工资涨幅,才让很多人感觉并不幸福,幸福指数比较低。
以北京为例,2006年,北京市全体居民消费水平16670元,月均消费1389元,到了2015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803元,月均消费2816元,10年间涨了一倍多,其中健康、娱乐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物价上涨、生活支出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对有些人来说丝毫不受影响,他们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多元化。那么这些人是如何平衡物价上涨与生活质量的呢?
在上面10年来这种不成正比的对照中,人们也找寻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手机购物。《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10月,中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已达2.70亿人,网络交易额全球第一。随着4G移动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用手机解决吃穿住用行的各种需求。比如,用手机打车比找出租车省时又省钱,通过手机购物不仅省钱、省时间,还省力气更加低碳环保。
省钱又节约时间是手机购物带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手机购物到底是如何改变消费者生活的呢?
近日,生活电商多点公司发布了的《2015年智能生活报告》,我们可以在这份报告中找到各种答案,这份报告是多点联合物美基于470万用户52.5亿元消费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