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城里买房付不起,老家建房住不上?
成家,是苏浩民最心心念念的事,也是他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
苏浩民来自湖南新化县,现在苏州的一家模具厂打工。在此之前,他先后在东莞、深圳、北京工作过。离开北京时,他和当时的女友分手。
结不了婚让我很苦恼。苏浩民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我将来想回老家生活,但是在苏州和老家都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他认为打工过的这些城市只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
面对大城市的高房价,苏浩民的选择和成百上千的青年打工者一样在老家建房。2016年,他用自己多年攒的钱、父亲的资助,加上借外债,盖起了新房。这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成就。从此,他的工资要用来为房还债。
吕途分析,对于正在存钱盖房的打工者来说,其他的消费都要被压到最低。虽然有的工友的月结余比例比较高,但是他或她一旦盖房,就立刻进入负债状况。
吕途认为,这种打工者在老家买房、自己长期漂泊在外的现状相当常见,是一种加和为零的游戏:当房子和居住地长期分离的时候,房子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城镇化在大步推进,在农村盖房子的人后悔了,在镇上买房的人又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了,想在县上买,却已经买不起了,一辈子辛苦挣钱,就是为了买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房子?
一些80后青年打工者告诉记者,传统上,买房子是为养老,但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将来必定不会在老家谋生,等老了以后,也许仍会面临无法养老的问题。
对于回老家之后的生活,苏浩民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如果40岁之前能回去,就在老家找点别的事做;如果50岁才回去,就打算学一门手艺,用手艺谋生吧。
买房问题,也折射着部分青年打工者的消费观。
吕途认识一位90后打工者小尹,他在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工资一个月2000元左右。他在网上申请摇号,入住了重庆市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小区,租金加水电费合计约每月600元。
吕途曾去过他家里参观:印象很不错,约30平方米。厨房和厕所都是原本就装修好的,他自己买了家具、装了木地板,花了2万多元。
按照政策,租满5年后,小尹就可以购买这间房。在旁人眼中的幸运,却被这名90后弃如敝履。我问他:‘将来是否会把这个房子买下来?’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我如果买房子就表示我要结婚了,我怎么可能满意这样的房子?别人都住别墅了,我却住廉租房。太没有面子了。’吕途回忆。
孩子:缺少家庭生活的一群
每近年关,当今青年一代在网络上宣泄过年回家遭长辈逼婚带来的苦恼,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王佳的上一任丈夫和孩子,就都是逼婚带来的。
2007年时,她26岁,家里人已经非常着急我的婚姻大事了。2008年,经朋友介绍,她和上一任丈夫开始了用短信、电话撑起的异地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