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局综合观测站的同志介绍,市政府对地震监测工作十分重视,经过不断发展,我市目前各县(市、区)和主要大型企业都建有地震监测台站,分布在城市东、南、西、北、中的各个方位,拥有20多个观测项目。特别是2004年市地震局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更是加大了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建设。市地震局综合观测站自2004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已经在全国第一家实现了电磁波联网监测地震。电磁波是由地震前地下岩石活动时所释放的,观测站通过先进的电磁波辐射接收仪,可以接收这种电磁波信号,以此来捕捉地震的前兆信息。再加上地下水、地温、植物电、水氡等观测,和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的地震专家定期会商会制度等等,可以说,我市的地震监测已经向着专业化、科技化、网络化、尖端化大大迈进了一步。地震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在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地震的短临(几小时至3个月内)预报上还需努力。
应急预案详尽周密
印度洋海啸给人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灾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洋区域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海啸预警机制,甚至连一个警报中心都没有。前几天,我市郝庄发生的地震虽然只有3.2级,但它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与刚刚过去的印度洋灾难不无关系。人们不禁会问:如果大地震来临,我们太原会不会也像印度洋沿岸国家那样措手不及?当记者在市地震局看到《太原市地震应急预案》和满满一柜子各县(市、区)、各大型企业、水、电、煤气、电信,以及公安、卫生、民政、商贸等等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时,这颗悬着的心算是踏实了:我们没有不设防。
我市的地震应急预案从1991年起就有,十多年来,已经修改了五六次。预案中分防御阶段和应急阶段,分别制定了针对不同类别地震的抢险救灾力量配置、调动、联络指挥方案。
比如: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在防御阶段要组建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并根据地震后的伤、病特点进行训练;查清太原市辖区内各医疗单位房屋建筑和医疗设施的抗震性能,确定收治地震伤病人员的安全地段和相应床位;储备必要的地震救护和防疫药品、器械;配备必要的手术、医疗自供电设备;制订震后水源监测、垃圾清运方案;制订伤员接纳、转运、医护方案。
又如:大地震造成大面积停电时,抢险队员要立即出动抢修线路,变电站值班员有权投入备用设备紧急恢复重要用户的供电,调度员有权使用特殊方式尽快恢复主网电源,有权对火灾和爆炸区实施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