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点
1、“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特点,一般情况是,低收入国家大多是高生育、低寿命。国内外数据显示,中国当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50美元,低于同时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而生育率已下降到较低水平,平均寿命比他们都高出很多。
2、中国的情况偏离第三世界国家收入水平与生育、寿命水平的相关曲线很远。因此外国学者都惊叹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指死亡率下降),将之视为人类奇迹,并提出中国在低收入下老龄化必然加速的论断。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世界平均水平7.5%。提及人口老龄化过去更多的作为一般现象来看待,其实其背后有更多的含义,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的含义。
3、中国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结构比重为6.8%,与世界平均水平完全一样。中国内地人口结构已经出现重大转变,三十年来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消失,迎来经济学上的“刘易斯拐点”,中国刚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口红利三年内即将消失,但老龄化趋势凸显。与日本在失去人口红利时,已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现象剖析
1、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换命,现今社会除了健康,我们还能透支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追求财富的积累,“钱”成了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一切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我们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全民赚钱大竞赛。
2、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不断增加的GDP,同时伴随红灯频闪的国人健康状况。对于上班族而言,白天晚上连轴转,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年轻人从踏入社会时就开始透支健康,陷入了“健康负债”。生命的列车不得不在疲劳中向前行驶。于是一系列由紧张、压力、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溃疡、糖尿病,甚至癌症等,不仅发病率逐年升高,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
3、健康透支是一个高利贷,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著名公共卫生专家黄建始教授指出人力资源的健康投资或健康透支具有15—20年的滞后期,目前这种透支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威胁越来越大,“未富先老”的挑战日益尖锐。同时随着时日迁延,因“健康透支”造成的卫生费用上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等问题累积起来,最终或许会导致“钱没了命也没了”的极端后果。
危险前景
1、人口红利就是说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比较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直观的看来,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低价格,劳动力低价格使得我国在劳动力密集产业中获得比较优势,我国也因此博得了制造业大国之名。老龄化社会又被称为“人口负债”,它是“人口红利”的消减,届时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将促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对劳动者来说这并非坏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劳动力价值;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充分就业也成为可能。
2、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劳动者低工资,低保障的成本优势,中国这一轮的人口红利主要来自于是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农民工,他们大多只受过初中教育,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而不是技术劳动,经验的增长对这种劳动的益处赶不上体力衰败的坏处,他们在体力劳动岗位上难以延迟退休,中国针对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也严重缺失,因此他们退休之后不会有多少的积蓄和稳定的养老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