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涨价的利与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4)

今日新闻2018-10-29三水老师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一些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很多公益性景区的门票收入,除了用于景区日常维护外,还有部分会用于员工福利甚至填补地方财政。在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上,地方政府总是在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

  在陈明生看来,一个地方的旅游经济发展,如果过度依赖门票经济,则是一种涸泽而渔的做法。旅游经济是一个集吃、住、游、娱、行、购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而门票收入仅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当地从旅游经济中获得的其他收益,远高于门票收入。

  目前国内不少景区,游客除了买门票外,在餐饮、旅游纪念品方面的消费并不明显。陈明生说,景区门票竞相涨价,反映了有些地方对景区功能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这会导致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出现偏差。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短期来看,提高景区门票会带来更多的地方财政收入。但从长期来看,门票价格若定得过高,则不利于社会效益最大化以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合理的门票价格才能给地方带来更多收益。

 分类管理促公益回归

  解决中国景区门票问题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厘清景区的分类。蒋依依说,国家层面应明确规定,包括哪些景区适宜采用商业化运作;哪些景区应当兼顾收益与公益;哪些景区应完全免费。

  特别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率的产权结构制度,在利用与保护、开发与管理之间寻求平衡,使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实行免票或低票价。而商业型景区是一个商品,它的门票定价无疑需要遵循市场原则。蒋依依说。

  而对于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票价,应在国家层面对门票价格进行强力干预,坚决遏制地方保护主义。蒋依依说,对于国家所有的遗产型景区,应照顾公众福利,实行低价或免费策略。

  对于混合型景区,因具备部分公共性和公益性,尽管开发商或经营者支付了公共性资源的使用费,但仍然依托或占用了公共资源,门票定价必须部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必须在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既实行自主的市场定价,又需要必要的政府干预。蒋依依说。

  要做好景区门票定价的监管,前提是将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科学分类、分级,建立严格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体系,包括调价事先论证立项机制、成本监审规则等在内的操作细则。蒋依依说。对于成本上升而提高门票价格的景区,宜实行异地审计,将不合理的当地听证取消,改为异地听证。

  谢婷认为,地方政府应把目光看得远一些,景区应摆脱门票经济依赖,可采取景区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手段,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而向树立起地方品牌,谋求向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国外有一些经验可供借鉴。据谢婷介绍,国外多数景区有政府补贴、社会捐助、基金支持、自主创收等多种经费来源,门票收入只占其收入的很小部分。但即使这些景区很少收钱,当地政府也不会因此蒙受损失。

  遗产型景区和混合型景区降价或免费后,能推动周边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在融合发展中拓展旅游产业体系。谢婷认为,当然,这些景区也应从后续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中获益。比如,要有一定财政支出来解决这些景区的维护费用问题,以此使地方旅游经济形成良性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