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父母遗体被骂不孝,解密遗体捐献器官手术过程

今日新闻2018-10-29李一老师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以及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献意愿的自然人死亡后,由其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

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贡献。人体解剖,人体器官移植等都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一种对自身对社会乃至对自然的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人死了之后,身体对本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人死后有没有灵魂,遗体捐献却都具体意义。一方面,人死了还想着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社会道德;另一方面,某些相信人死后可以通过器官的使用而使自己的生命光辉也照亮别人的生命。(更有甚者认为自己的器官进入了别人身体并发挥作用时,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重生,而愿意遗体捐献。当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捐献父母遗体被骂不孝:
遗体捐献为何时常引发争议

在奉行入土为安传统的中国,遗体捐献涉及个人价值观、家庭伦理、社会道德舆论,捐献者及家人仅凭勇气与奉献精神并不足以应对。这时候,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机构,可以为他们做的还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殡葬文化虽有其民俗基础,但从土葬到火葬,再到现在提倡的江葬、树葬等,越来越简约,越来越文明,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对捐赠者、志愿者的无私行为,致以最崇高敬意的同时,还需给予充分的保护与安慰。社会上对遗体捐献的顾虑与非议,有些就归咎于相关制度与程序的疏漏。比如,广州等地捐献遗体被指还要家属支付运输费用,并运至指定地点;上海一捐献者家属在赶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时,发现空荡荡的房间里一个人都没有,一朵花都没有。如此冷漠,怎不让亲人与观者寒心。
捐献遗体被骂不孝:
遵照父母生前的意愿,当他们过世时,周颂英把父母的遗体先后捐献出去。然而,她没有料到,此后的10多年,她和家人一直生活在邻居和亲友们异样的眼光中。
2016年12月9日,周颂英带着女儿搬入一处新居,这是她6年来第3次搬家。而每一次搬家,都是为了逃离周遭的揶揄。
年近五旬的周颂英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就因为遵照遗嘱把父母的遗体捐献了出去,她在世俗眼光中饱受骂名。不理解的邻居和亲友认为,周颂英让已故父母接受千刀万剐,而非入土为安,这是不孝。更有甚者,责备她将自己父母的遗体给卖了。
日前苏州《姑苏晚报》报道了周颂英的故事。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两天来,她接了好多电话。打电话给她的,既有责备她的亲人,也有跟她咨询如何捐遗的朋友。尽管捐献遗体一事让周颂英备受困扰,但她也很感慨:12年过去,总算有两种声音了。
父母捐遗后被迫搬家、换工作
周颂英的父母是民主党派的老干部,年轻时曾经历过知青下乡,自从回到苏州后,一直居住在苏州盘门附近的小区,一住就将近20年。
2002年,周父和周母共同填写了捐献遗体志愿书,成为苏州首例夫妇遗体共同捐献者。同年3月,37岁的周颂英继父母之后,也选择成为捐遗志愿者。
我去苏州医学院登记,那位专门负责接受捐献的老师很惊讶,反过来问我(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年轻了。周颂英回忆,彼时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她选择捐遗的行为,被误以为身体、生活状况出现了问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