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2)

今日新闻2018-10-29王新老师


  裕仁这篇讲话只是向自己国民的解释,中心是讳言投降、颂扬侵略、轻蔑中国、大念忍经。按日本官方当时及后来的宣传,天皇接受盟国条件是使国家免受破坏的最大圣恩,国民须万分感激才对,对发动战争的责任则避而不谈。后来右翼势力一直鼓吹为侵略翻案,正是坚持这篇诏书的精神。
  战后几十年间,日本官方认可的史书不提8月14日致盟国的同意投降电,也尽量回避9月2日签降书,却竭力提高八一五《诏书》及玉音广播的地位,把二战终结的功劳放到裕仁头上,这真是颠倒历史黑白。
 日本皇室无一受追究
  美国占领日本后,出于世界人民包括本国公众对发动侵略者要给予追究的压力,同意对战犯进行审判。当时追究日本战犯对美国是一件难事,这既要履行对日本当权者的约定,又要对受害者有交代。
  美方将袭击珍珠港时担任首相的东条英机列为第一号战犯,真正主宰日本的皇室和财阀则被描绘成任军人摆布的傀儡。了解日本情况的人都知道,战争结束前日本实行的是天皇制军国主义,天皇身兼陆海两军的统帅(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首相、陆相、海相都无统军权,大的军事行动都出于圣断。东条英机只是战时十几任首相之一,作为侵略罪犯固然罪大恶极,其地位却只是一个天皇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臣仆,与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作用如何能相比?
  在东京审判中,经中国法官据理力争,最后表决时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才最终得以判处东条、松井、板垣、土肥原等七名甲级战犯以绞刑,使这伙昭和军阀头目受到惩罚。不过这种追究明显是不彻底的。日本皇室成员无一人受追究,包括下达在南京 杀掉全部俘虏命令的大屠杀罪魁皇叔朝香宫(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
  美国占领日本后,虽对其政治经济结构进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造,日本原有政府却继续保留。德国战后的领导人在东西两侧都由原来的反纳粹人士担任,日本战后几届首相却是过去对战争有重大责任的高官,有的还是甲级战犯(如岸信介)。日本的国家元首仍是天皇裕仁,只是将处理具体政务权交给了内阁。
日本为什么无条件投降:

盟国以不废除天皇制,换取了日本对《波茨坦公告》的接受

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我们习惯性地称其是无条件投降。事实上,相对于德国而言,日本的投降其实是有条件的。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日本当局对于是否接受,意见不一。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对其置之不理,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随后美国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
日本军政首脑见战败已成定局,遂主张护持国体,即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向盟国投降。军方不满足于此,还要提出自行处理战犯、自主解除武装、同盟国军队不进占日本本土或仅限于象征性驻兵等条件。在8月9日的御前会议上,最终由裕仁天皇圣断:仅以确认皇室和天皇统治大权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①
8月10日,日本通过中立国瑞士和瑞典,照会美、英、中、苏四国,表示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公告并不包含有损天皇陛下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的任何要求,日本政府竭诚希望这一谅解能获保证,并切望迅速对这种保证予以明确表示。②
收到日本照会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命国务卿起草了一个答复草稿,并电告中、英、苏三国领袖。草稿中规定,从投降时刻起,日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以便采取他认为适宜于执行投降条款的步骤,变相承认天皇政府的合法地位(盟军占领德国后,德国原中央政府即被解散);又规定日本政府的最后形式将按照波茨坦公告,依日本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确定之,为保存天皇制预留了空间。蒋介石回复杜鲁门,同意草稿中的一切条件。③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