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二)无瑕真身
无瑕和尚於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生於北京宛平卢沟桥。父母只生这一独子,二十四岁到山西五台山出家,法名海玉,五台山住二年後,二十六岁离开,从二月开始走,直到九月二十四日,共计七个多月,方才来到九华山。上山四十多里,未见庙宇和僧众,山上亦无人居住。於是海玉下山访问乡民,知道唐朝时,佛教兴盛,庙宇林立,但至唐末期,因当时皇帝信奉道教,迷惑方士之言,所以在一年内,把九华山全部寺庙完全拆光,所有僧众赶下山去,故此山上四百多年没有和尚。
海玉访问唐朝历史,唐朝中期高丽国(朝鲜)王子来中国九华山修行,法名乔觉,於肃宗至德二年[+0757丁酉3250唐040肃宗-至德02],航海东来,卓锡九华,初栖东岸,白土杂粟而食,邑人诸葛节等,为建化诚寺居之,贞元十年[+0794甲戌3287唐077德宗-贞元10],年九十九岁跏跌示寂。因灵异昭著,识者以为是地藏菩萨化身,敛以缸葬,造塔於神光岭,海玉问乡民-地藏王的肉身存在否?
乡民说-出家人把地藏王的肉身埋在东南第一山上,即现在九华山肉身殿。海玉听讲後,二次上山看此山头地势好,找到一处龙头石,上咽下咽都对著唐朝地藏王菩萨塔墓,在龙头石边搭一茅篷,吃山头野果,黄精,白荷,丹生,葛鸡为生,黄精十年长一尺,一年指甲大,一年长一节;黄精九蒸九晒,日晒夜露,吃在咀甜如蜜枣,只要早上吃一次至下午不觉饥饿,有气力有精神,後又知吃生黄精,可保持七天不觉饿,海玉吃过後,精力充沛,剌破古血,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每隔二十天放一次血,放了三十八年,写成八十一本血经。现阅此经,字体清晰端正,经国家评价为国宝。称海玉为科学人员,血经现存九华山历史文物馆。
海玉住山洞一百年整,未下山,未见人,未带徒弟,直至一百二十六岁,九月十四日上午,他把自己一百年历史写好,放在身边,就圆寂了。侍至明朝未崇祯三年[+1630庚午4123明263思宗-祟祯03],派兵部尚书王大人来九华山敬香,到东南第一山,当晚山头放光,一道白光照到东南山上的塔墓,东南方山上塔墓也放一道光,两光对照,兵部尚书连夜带人上山,此山无路无庙宇,只寻得山洞有一老人,已经坐化了。遗体是乾肉之身,兵部尚书检查遗物都已腐烂,但肉体还是原样,只是乾了,发现旁有所书血经和身世自传,方知离坐化时间已经有三年又九个月。
於是,兵部尚书把海玉之自传呈报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称之为大菩萨化身,是地藏王菩萨应世,便赐两幅匾额,两颗大印及一道圣旨,两次派王大人来九华山,现门前(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就是当年王大人建庙时带来,另一匾额是崇祯三年所立(应身菩萨),是当时朝廷赐封,并盖有崇祯皇帝玉玺,正堂上有九条龙,明朝就是这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