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中俄混血儿,中俄边界的俄罗斯女人(4)

今日新闻2018-10-29才子老师


  如今在整个宏疆村,几乎找不到一个会说俄语的人。村里的音乐家袁广荣拉得一手漂亮的二胡曲《赛马》,抱起手风琴,却难以拉出一支完整的俄罗斯歌曲。
  宏疆村村支部书记袁新波说,尽管被黑龙江省命名为省级俄罗斯民族村,但村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俄罗斯的民俗。只是在1991年,给一些俄罗斯混血的村民发了侨眷证,考学时能加点儿分。
  入乡随俗嘛,当年跑去俄罗斯的中国人也都改成当地习惯了。兵团村的王金财说。由于从小跟着母亲学俄语,1992年,王金财到俄罗斯当翻译,一待就是16年。我在那边碰到过一个中俄混血人,他爷爷是清末过去的。这个人就知道自己姓张,祖籍在山东,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还有一个姓苏的人,就因为有中国血统,1937年时被警察局抓去,人家让他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当时,这个姓苏的根本不敢露自己会说中国话。
  王金财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他在俄罗斯当翻译时,在一个汽车修理厂门口碰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夹着个公文包。得知王金财是中国人后,对方说,过去两国的争论都怨赫鲁晓夫。王金财客气地表示感谢,现在想想,他能这么说,不容易啊。
  王金财爱吃酸牛奶和酸面包,但妻子做不来酸面包,只得作罢。要说俄罗斯的生活习惯,也就剩这些了。
  天色由明到暗,老徐家的兄弟几个也从早喝到晚---早晨一大杯,中午两大杯,晚上两大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被打发着。屯子里一个叫张三的年轻人喝酒喝死了,说起张三,徐福河也会叼着烟叹息,但只要日子要过,酒就必须得喝。
  边疆村的苗中林跟母亲学过唱苏联歌,跳苏联舞。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进了部队文工团,在朝鲜待了三年。如今80多岁了,苗中林还记得些舞步,兴起时,两只脚轻巧地挪着小碎步。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会做些列巴花,现在断了,没人会做了,全都断了。
  屯子里的中国人和对岸的联系也断得差不多了。袁广军记得,那次寻亲之后,姑姑一家倒是又来过,他也带着家人去过三次俄罗斯,但人走茶凉,现在也没了联系。
  谁还敢联系,都怕后遗症,怕再来一次运动。年逾八旬的苗中林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