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缺乏悠远的年代,辉煌的功绩;比之中环高速公路,它又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默默无闻。但它是那样的整洁幽静,虽近深秋,却没有一片枯叶;路边简易的花坛中,种着向日葵和菊花。这些在我眼里却显得那样的超凡脱俗。
绍兴古纤道位于浙东大运河绍兴段上,西起绍兴钱清,东至上虞曹娥,绵延150余里,穿越了绍兴的全境。纤道是古时候人们行舟背纤和躲避风浪的通道。纤道之所以称“古”,是由于它出现于唐以前。那时,由于浙东大运河河面宽阔,逆风浪而行的船只被波涛所阻,需要人力背纤而驶,于是两岸的河堤便成了人们行船背纤的通道。不过当时仅是土堤,并不坚固。到了明初,才改用坚固耐磨的大青石铺砌纤道。“自虹桥达钱清,绵亘五十余里,塘以永固,田不为患’(清姚夔《重修越郡石塘记略》),为往来船只背纤和躲避风浪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到今天,古纤道虽然已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但却是绍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积淀和明证。
两面临水型的古纤道多在水深河宽之处。它又可分为实体纤道路和石墩纤道桥两种。实体纤道的路基及路面砌叠方法与一面临水型的纤道基本一致。最长的一段是从柯桥镇东首至谢桥塘湾涹,全长约3公里,纤道呈“S”形弯曲,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波浪对路基的冲击,也使这条“水上飘带”更具风韵。
一面临水型的古纤道,一般在河面不甚宽阔的地方。路基的砌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条石错缝横平砌间丁石,层层上叠;一种是采用“一顺一丁”的垒叠法。其路面以石板横铺而成,一般高出水位约0.6米。
这些石子路画既是一个整体,每幅图案又有独立的内容。从形式上分,有边框为方形、菱形、圆形的“七巧图”;有似苹果、石榴、古磬的外形为边框的“什样锦”;有陈设古玩、盆景、字画的“博古图”;还有几幅画面构成连续性故事的“带形面”。要是从内容上分,就更多了。有花鸟虫鱼,如“五毒图”、“十二生肖”;有民间传说,如“五子登科”、“龙凤呈祥”;还有取材于《聊斋》、《三国演义》等著名古典小说的画面。画面上各种人物惟纱惟肖,栩栩如生,让人看后赞不绝口。长达四米的一幅“十八学士登瀛洲”,不仅展示了唐代开科取士的盛况,而且唐代儒生的风采也可窥见一斑。十八学士或骑马,或步行,更有别具一格者在驴背上悠闲自得地欣赏“瀛洲”美景;十八学士神态各异,或拈须微颌,或仰面而笑,或低头沉思,或神采飞扬。用石子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