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我感受最深的十大日新月异大变化

国家政策2018-12-14李一老师

丁丁出生于湖南洞庭湖平原的某农村,成长在农村,现在在某城市工作,是70年代生人,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四十年丁丁刚好经历,这40年的经历对于丁丁来说感触实在太深,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那是完全不为过。以下是丁丁经历的至少十个方面感受最深的日新月异变化。

一是农民种田的日新月异变化。在丁丁刚有记忆的时候正是承包到户的年代,那个时候,一家几口人耕种着几亩到十几亩田土,我记得当年我们村最会种田的一家种了20多亩田土,我家5口人,父亲是民办教师,当时称为“四属户”,有大约6亩多田,4亩多地,主要由我母亲一人操持,我们姊妹三人(两个姐姐)包括父亲在放学放假的时候才到田地里干活,母亲经常是忙得两头不见光,由于当年我还小,没有力气,父亲又是教师,所以,缺乏劳力,家里种棉花、捡棉花、收割水稻、栽秧那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犁田,所以,每年暑假,我家三姊妹总是要和会犁田的人家换工,当年我才十来岁,那也是我村有名气的栽秧手,邻居家都很羡慕我栽的秧苗,又直又正又快,一天下来能够栽1.5亩左右。有一年,大约是90年代初,我才13岁多,又是双抢季节,收割完水稻之后无人犁田,我为了争口气,自己去犁田,一天下来,3亩多田不但犁完,还平整完毕,被当年的犁田老师傅夸奖,说他们自己一天也干不完,并且夸奖我的技术不是一般的好,我的母亲感叹说幸亏生下了我这个儿子,终于给她争了一口气。后来,出现了耕田机,当时被农民称为“铁牛”,用牛犁田的历史迅速地成为了过去,后来,我上大学后,上班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耕田机很普遍,还有收割机、播秧机等,完全是机械化了,现在,我听说许多人能够承包上千亩田地,而且很轻松,一年加起来就一个月左右的农忙期,而且现在的农村人尤其是90后几乎不会种田了。回到农村,和这些90后00后说起当年种田的历史,他们几乎是在听天书,不知道种田还这么辛苦。最主要的是,当年我们种一亩水稻,两季产量加起来不过千斤左右,我父亲技术好,两季产量也不过一千六百斤左右,但现在,一季产量至少上了一千五百斤,有的达到了一吨,如果种双季稻,那产量至少在2500斤以上。

二是房子的日新月异变化。记得小时候,我家住的是茅草屋,每年父亲都要用牛屎糊墙壁,而且要请伯父去屋顶换稻草,否则,风会刮进来,雨会飘进来,而且当年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是如此。在我记事的时候,我家终于做了砖瓦房,这个时间大概在85年以前,农村绝大部分家庭从茅草屋换成了砖瓦房,那个时候,农村做砖瓦房是值得庆祝的事,封顶那天,要请全村人来庆祝,要在梁上撒糖、烟、瓜子、花生等食品的,那是我童年记忆中很快乐的回忆,因为总能抢到一些糖果、花生等食品。到了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开始做楼房,现在,回到农村,可以看到成排的楼房林立,而且装修很精美,家里水电汽都到位,城市家庭有的电器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同样都有,许多房子在城市人看来那确实是别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