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级城市的界定:根据人均GDP水平和市辖区人口数确定共有115个二三线城市。对于消费市场的分级来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者规模是最基本的划分因素。
在以上两个维度上,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呈现以下分布特征(见附表)。
一线城市渐趋饱和
目前,一线城市渐趋饱和,二三线城市消费能力已具备。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渐趋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一线超大城市曾是外资零售进入中国的首选战场,各大品牌商由此为据点,开始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认知度,发展了成熟的客户群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一线市场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被培养得日趋成熟、精明,因而已在一线城市树立品牌的零售商都把视线扩展到一线城市之外,寻求更大空间。
北上广这三个大城市汇集了各国品牌,共同培育和炒热了整个消费市场,而外资企业也借此对中国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和挑剔,由于各种品牌不断涌入,消费者的品牌忠度走低,厂商吸引和保留顾客的成本走高。
二三线城市崛起
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良好,消费能力整体已经有明显提高,市场发展前景被看好。
二三线城市整体经济增长迅速,部分城市GDP增速已超过北上广。而消费市场的良好发展,可以从区域本土零售龙头的业绩表现得到反映。这些本土零售龙头大多是以本地省会城市为中心,向周边省份的二三线市场拓展,基本没有进入北上广一线市场。
地方龙头的代表,如山东银座商城、合肥百货大楼集团、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有限公司等这两年营收增长相当可观。
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国中等收入消费者聚集地,人才回流长期来看会加快一线城市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向二三线城市扩散。
据《经济学家》杂志预测,到2020年,中国66%的中等收入消费者将来自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
从长期来看,“人才回流”会将一线城市的消费方式和理念扩散至二三线城市,促进当地消费氛围和消费方式的成熟。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涨,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在生活质量、成本、薪酬涨幅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
此外,政府开发中西部,实业向内地流动等也都会增强二三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尽管现阶段二三线城市还未成为职场人士的首选,但“回流”的意识已明显提升。职场人士的回流势必会将一线城市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带回二三线城市,促进当地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