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应急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应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第二十五条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提供与突发事件保险有关的保险产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商业保险和互助保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第三章信息报告与发布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综合应急平台,建立连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以及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应急信息报送网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第二十七条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报告;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县人民政府通报;
(四)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通报;
(六)自治区人民政府获悉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向国务院报告,必要时通报相关地区省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一小时内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设区的市和自治区人民政府。
敏感性突发事件信息,不受突发事件分级标准限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二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悉突发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涉密信息的报送应当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条突发事件信息由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确定的新闻发言人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
新闻媒体应当真实、客观、准确报道突发事件的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突发事件的虚假信息。
第四章监测与预警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专业监测站点,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监测信息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