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电影观后感范文(5)

观后感2018-07-08王华老师

镜7:全景,展示全貌;

镜8至镜13:近景,通过金汉鼎与卢新铭正反打展开对话,表达出金汉鼎的不解和困惑;

镜14:全景,金汉鼎慢慢起身,坐在朱德的座位上;

镜15:金汉鼎近景,

镜16:近景,主观镜头,从上到下地扫视毛泽东的位子;

镜17:近景,切回金汉鼎本身,借其说出自己疑惑:”为什么共产党剿而不灭“,传达出其内在反思;

镜18至镜20:近景,众参谋面对金汉鼎突如其来的问题,面面相觑的反应;

镜21:金汉鼎近景;

镜22:金汉鼎中景,完成了整个叙事过程以及其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

镜头随着国民党军官的行走在移动中完成客变主,主变客的两次转换。镜头运动的速度依据金汉鼎的心理节奏设定,把他失败后的反思、不解传达出来。用金的主观视线,椅子的空镜头来外化他的心理活动。这样,分镜头和镜头的运动传达了台词没有包含的只有视觉语言才能传达出的内容。

其次,声画对位作为一种风格标志得到大量使用。这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方面是故事内容决定了场面上会议、交谈很多,对白会是剧作的主要表现手段,这是这个题材规避不了的,声画对位是为了加快影片的叙述节奏。比如,上海刘安恭出场:

镜1:近-远,移动镜头。首先入画的是小摊上的旗子,再随着镜头慢慢往上移动,刘安恭从远处走来。画外音:学生游行示威的声音和市井嘈杂声,包括隐约的警笛声。

镜2:全景,刘安恭朝着小楼走去。下一场周恩来的对白声提前入画。远处学生游行示威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

镜3:特写,俯拍,刘安恭在楼前停住了脚步,只看得见戴着的帽子,而看不清脸。

镜4:特写,镜头往下移,刘安恭穿着干净时髦的皮鞋,转身向楼里走去。

镜5:全景,俯拍,刘安恭迈步走进小楼。。

这种音画对立加快了叙述节奏,丰富了影像信息。

另一方面用声画对位形成一种意味表达。在毛泽东宴请刘安恭和七大毛泽东落选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夜谈这两场戏中,声画对位成为一种蒙太奇手段,表达了单个画面没有的含义。毛泽东重阳节请身边工作人员吃饭,他的感概与攻打上杭交叉剪辑,毛泽东的声音贯穿,起到了提升主题的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心理情绪段落等等。

《古田会议》写的是红四军从井冈山撤退到古田会议的召开这一段历史,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刚刚开始,自己的军队也刚刚建立,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要对抗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更主要的是当时红军内部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这样一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队伍---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还不清楚,领导人之间还有很多争论。共产党在观念上有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但是他所领导的军队又是一支农民的军队,要在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度里实现现代化的革命,这使得我们不可能从欧洲的观念里和苏联的经验中找到现成的模式,所以用一种什么样的具体政策和组织构架实现社会动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话题。因此,这段历史所涉及到的内容理论性、政治性很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