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精准扶贫举措
一是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尝试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以“十三五”期间普及三年高中教育为契机,把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范围,形成倾斜度高、结构完整的贫困地区教育体系。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应及时投入增量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
二是重视个体性的致贫因素,探索针对贫困家庭的“订单式”教育扶贫。对家庭具备劳动力,却因缺乏技术技能或者产业知识的贫困户,组织农技校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实施“一对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对因残疾致贫的贫困户,采取“职特一体”式教育,可以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不同,采取融入职业学校专业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联合送教到家庭等形式,助其自理自立。
此外,对在不适合居住地居住的贫困户,深入家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通过实际移民脱贫案例,引导其认识和把握改变处境的办法。对超生子女众多的贫困户,用好义务教育“兜底”政策,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用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观念影响其父母,从而带动家庭整体脱贫。在陈规陋习泛滥的贫困地区,开展移风易俗教育,破除陈规陋习。
三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患病儿童)的教育帮扶,给予他们更多关爱。要探索设立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教育基金。基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根据特殊群体数量,按一定比例拨付,同时接受社会捐赠。要重视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由专门的心理教师讲授心理知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国家扶贫政策
既是国家意志的强力推动,也是源自自身发展需求的切身感悟,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基础性、根本性、可持续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发现和实践。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雪域高原到戈壁大漠,围绕教育扶贫中的薄弱环节,各级政府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1、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3年,一年一进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大领域全部纳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
2、自2011年起,我国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片区内32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直接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