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选择合适的学校,得知高考成绩后,王佳佳和父母就开始研究招生目录。实际上,对考生和家长来说,二三本合并后,他们需要选择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为了相对准确地判断一所学校的质量,他们需要查阅的信息更多了。
王佳佳的父亲早上6点就起床开始研究,下了班有时要继续研究到晚上12点才睡觉。但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有时他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有的学校在某些地区是二本招生,在另外一些地区是三本招生,这让人很难抉择。”王佳佳说。有时,他们干脆用“简单粗暴”的标准去判断一所学校是不是从三本升上二本——学费1.2万元左右的就是原来的三本,而学费在5000元左右的就是普通二本。
批次合并改革不仅对考生和家长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炼就“火眼金睛”,同时还对考试院的投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海峰说,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合并录取的要求,但如果全国1000多所高校同时在某个省份同一批次录取,如何决定先来后到的顺序、如何保证录取工作井然有序,是对考试院招生系统的更大考验。
高校的就业歧视能否逐步弱化和消失
2016年贵州考生彭一伟(化名)得知合并批次录取时,觉得这对更努力的人不公平。
彭一伟说,本来只能上三本的同学有机会和原本能上二本的学生进行竞争,二本的学生就有可能会被挤到三本。“大家努力程度不一样,但是只能报考同一层次的学校,这公平吗?”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介绍,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是期望为高校提供更平等的平台和机会,便于让考生作更多选择。
“这对考生绝对是件好事。”胡连利说。
学校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与学生不同。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院长崔建国说,从前考生报考时会认准“211”“985”的牌子,能上二本绝不上三本,能上一本绝不上二本。这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用简单的标准把学校划分成三六九等,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不到发挥。
但现在,二三本院校站到一个大平台上,学生可以更多地考虑自己究竟更适合哪所学校。
崔建国相信,在合并批次录取的大趋势下,现存的对于不同批次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会逐步弱化和消失,倒推到报考志愿环节,考生会更多地重视学校本身,而不是曾经的身份。
刘海峰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对一些二三本院校来说,合并到上一批次会对学校的身份地位有帮助,这有助于消除不同批次之间观念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