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习总书记去文安驿公社赶集时遇到了一位声称是他爸爸当年卫士的一个老人,破褛滥衫的像是乞丐,书记想也不想把身上所有的钱粮票掏出来给了老人家,大爱无私,让我想起范仲淹的那句名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一直保持一个读书的好习惯,而且不断从书中生活中思考,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继承的。他的那份执着和毅力,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夙愿。
最后引用习总书记一句话,“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书中我体会到习总书记争取入党,是要在党内发挥驱浊除弊,改造时势的积极作用,让我思考我为何要申请入党。不带有任何赤裸裸的目的性,只希望在这条路上不断进步,开拓自己的思想。修齐治平,先忧后乐的精神。 一孔窑洞、一盏煤油灯、两箱书籍、七年的知青生涯,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片挥洒泪水绽放青春的这片土地。
充满神秘特殊色彩的年代,从与新中国同龄的知青们这一代前辈身上,使我这个九零后深入了解内心的波澜,根系所在,灵魂所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精)》读后感(三):始信丛中另有天
中央党校所属《学习时报》对当年那些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刊发系列文章后结集出版,勾勒出黄土高原上的流金岁月中总书记的成长历程、奋斗故事与家国情怀。
一孔窑洞、一盏煤油灯、两箱图书、一片热土,七年的知情生涯,使总书记深刻地认识脚下的这片土地,打下了“顶天立地”的扎实基础。总书记对于自己的知青岁月回忆道: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
基层农村的历炼成为新中国初出生一代的宝贵财富,在艰难困苦中体味人生成长的真谛,大浪淘沙始见真金所在。正如与总书记同住一孔窑洞的王燕生感言: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一批近平这样的人——未必都是领导干部,可能是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无论是不平凡的人,还是平凡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奋斗,所以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快的发展和这么大的进步,而且有这么美好的未来。周末灯下夜读至凌晨,颇受感染满怀感触,推荐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