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博微信募捐是否合法?
草案规定,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开展互联网募捐,其他组织和个人则只能与公募组织合作开展。
解读:壹基金秘书长李劲认为,实际上公募和非公募的界定操作起来是有难度的。“从技术角度看,微博和微信不同,微信朋友圈面向的是特定人群,微博则是开放式的,因此,微博募捐是公开募捐,微信则是非公开。”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建议,当前全球“互联网+”慈善都仍处在发展早期,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慈善法在立法时应给互联网募捐留下更多发展空间,不宜规定过细,否则很可能面对法律无法适应现实发展的困境。
简述:我国【首部慈善法】实施时间*具体内容慈善的含义是什么?首部慈善法最新规定2015中国首部慈善法提交审议:诈捐将追责摊派捐款将处分草案规定:①政府部门不得摊派捐赠任务,违反可处分追责;②假冒慈善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查处,可追究刑事责任;③无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不得公开募捐;
4、网络募捐分级是否合理?
对于互联网募捐,草案中还有一款规定,引起专家和慈善从业者的热议:“在省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网站开展募捐。在设区的市和县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可以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建立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开展互联网募捐。”
解读:广州市慈善会秘书长汪中芳认为,以注册地的行政级别来限定慈善组织开展互联网募捐,是一种带有明显“计划”思维的做法。他告诉记者,当前大量的市级、区级慈善会都已经在本身的网站上有了募捐功能,如果慈善法这条获得通过,会有大量的组织受到影响。
金锦萍表示,对于当前众多网络募捐平台的法律地位,目前在草案中没有具体规定,草案需要进一步完善。
5、骗捐诈捐如何预防?
草案中,除明确骗捐诈捐行为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还规定广电媒体、网络及电信运营商对利用其平台进行募捐的相关事项有验证义务。
解读:李劲认为,公众的善心需要鼓励,如果有人利用制度漏洞进行欺诈,对我国公益文化和慈善文化的形成将是很大打击。对于个别网络骗捐现象,他表示,如果触犯法律自然由法律来解决,但是政府很难对所有个案进行预防。“政府所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好的制度,让这种行为很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