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确全面建立居住证制度(2)

档案管理2018-11-05王新老师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建立居住证制度后,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可以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等。

明确积分落户通道

不过,居住证实施的一个问题是,农民工前往大城市的意愿发生了变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54万人,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与前几年每年5%左右的增速相比,下滑明显。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振波认为,一线城市落户限制多,现在情况已经有很大变化,很多人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因此,从长远看,中国的户籍制度还是要取消的,劳动力流动不应该被限制。

他认为,居住证的积分制度可能和农民工没有多大关系。积分制度肯定是与人才、就业多长时间、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农民工很多人达不到这个条件。现在国家放开小城镇落户,但是一般居民都不愿意去。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推进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蒋三庚认为,城镇化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目前还是要促使中小城镇发展起来,现在特大城市人口多,中小城市人口减少,关键在于资源要均衡,这样才能吸引农民工去中小城市。

“如果农民工通过积分在一些城市能够落户,其子女上学,以及其他的医疗等方面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农民工还是愿意的。这也利于解决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过于聚集。”他说。

此前清华大学的一项城镇化调查,询问被访者“如果您能在城镇定居,根据您或家人的条件,最想定居在什么地方?”调查结果发现,愿意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群体中,76.7%的人愿意在地级市、县城或镇上居住,仅有23.3%的人愿意在省会或直辖市定居。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认为,农民工在一些县级和地级城市就地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思路。很多农民工因为子女升学,在当地城市买房比例比较大,这能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城镇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管理学院伍先江教授表示,居住证制度是在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过渡政策,“居住证制度是在我们目前户籍制度改革难以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过渡性安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