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材料应该及时归档?据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专家介绍,那些导致不正常的催眠档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档案主人不了解哪些材料应该进行及时归档。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一般情况下,人才的履历,考察、考核、鉴定(包括年度考核等级表等),学历学位,为期一个月以上的培训,职业(任职)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个人科研学术水平(包括当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通知、创造发明、科技成果鉴定等),表彰奖励等材料,以及招录、聘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转正定级、任免、调动、退(离)休、军转安置、辞职、辞退等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出国(境)材料以及毕业生报到证、派遣证等材料都应及时归入人事档案中。
不重视自身档案将有什么危害?
1)材料补充不及时错失出国机会
钱江是某集团副总,他在第二次因公赴美参会事项的办理过程中遇到了麻烦。这主要归咎为他在一年前第一次因公赴美归国后,并未将填写好的归国后鉴定材料及时归入档案,这一情况在有关人员为其办理出国手续时被查出。钱先生不得不先补齐相关材料,而由于参会时间临近,最终他的赴美行程被迫放弃,失去了与国外同行切磋交流的宝贵机会。
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专家告诉记者,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因公出国人员审查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人员因公出国,应填写《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并在每次出国回来后将鉴定材料及时收集归入本人档案。如3年之内该人员调出单位,应将《因公出国人员审查表》归入本人档案,一并转到新的档案接收地。
2)工作经历缺失致应聘大费周章
前不久,天津市某国有大型建筑集团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的方式物色到了一名中层干部郭先生,通过与他的几次面谈,集团对郭先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以及从业经验非常认同,于是决定尽快聘用上岗。但是在调阅其档案时,人事部门发现,郭先生所说的自身专业技术职称情况、在原单位所获奖励情况都没有体现在人事档案上,于是要求他尽快补充证明材料。由于郭先生几次更换住所,其很多个人材料已经遗失,不得不辗转以前供职的3家单位以及相关部门逐一开具证明材料。虽然最终他应聘成功,但回想起那段奔波在各条街道寻找证明的日子,郭先生还是心有余悸。
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专家告诉记者,人事档案的有效性是依靠内容的不断补充和更新来保证的。其内容中,尤以工作表现、业绩考核、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