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件事也是我亲历的,就是**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名人馆,以此留住**文化的根,并推动和繁荣**文化以使新人辈出。这件事在全国影响也很大。**文化名人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邀请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学者和专家对文化名人馆和入馆的文化名人进行论证,确定首批包括古代公治长、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清照、郑板桥等,近代王统照、臧克家、莫言等七十四人入馆。开馆那天,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田滋茂受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委托与会,并发表热情洋溢讲话。他认为**文化名人馆的建立不仅对**的文学发展,而且对全国的文学事业都会起到重大影响。事实也如此。**文化名人馆成立后,不仅让中外宾客看到了**文化源远流长的丰硕成果,而且也有力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发展。我写的**文化名人馆开馆消息在《文学报》见报后,有次见到金炳华,他告诉我,**建文化名人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是的,这四十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每次回乡探亲时,我都把所见所闻写成散文,如《芝麻开花的时候》《乡村花市》《走在金色大道上》《故乡的老榆树》《大寿下的歌》《故乡的范公亭》《在李清照故居》《飞起来的**》等散文和组诗《**风筝节放歌》等,分别发表在《文汇报》《解放日报》《大众日报》《河北日报》《文学报》《**日报》等报刊上。今天来看,这些作品虽是急就章,但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和**当时的改革开放面貌。20O5年,我陪同文学大师峻青回到潍河畔的昌邑,这是他当年作为武工队长浴血奋战的地方,也是他创作影响了几代人的优秀小说《黎明的河边》的地方。我们是从上海飞**的,记得峻青和夫人于康从**一下飞机,他第一句话就是,“**有飞机场了,了不起啊!”峻青在**的日子里,不管是我陪他在车水马龙的市区漫步,还是他在**学院与大学生们见面,不管是他在写作《黎明的河边》的昌邑广刘村与乡亲们叙旧,还是在浮烟山风筝放飞场看万千风筝竟飞蓝天。一情一景都让峻青感慨万千。这是他和众战友当年为之流血的地方,也是他憧憬梦想的地方,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今天真正地换了人间。后来,在返回上海的飞机上,峻青告诉我,他这次到**,看到了一个改革开放中勃勃生机的**,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要把昨天战争年代的**和今天改革开放的**串起来写部长篇小说。我把峻青这次回**写成散文《回到黎明的河边》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