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做为一个****人,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出生长大,后来在上海《文汇报》做记者,也是作家的我,这四十年,几乎没有间断过对故乡**的关注、采访和写作。是的,四十年,我这个游子记者、作家眼中都看到**些啥呢?
我看到了**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创风筝搭台,经济唱戏,而今国际风筝会己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做为《文汇报》的记者,我从1984年首届**风筝会开始,己连续参加了许多届风筝会,并先后采访过**市委、市政府的许多领导、风筝专家、风筝比赛选手和经贸商界人士。我至今记得有天晚上采访当时的常务副市长宋希焕,听他谈市委、市府关于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举办风筝会带动**改革开放走上新台阶的各项举措。第二天参加风筝会开幕式和在潍北放飞场放飞比赛,以及经贸洽谈会等多项活动。深深感到**利用风筝文化作为改革开放突被口,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向明确、效果显著。1988年第5届风筝会上,国际风筝协会决定将中国**定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6届国际风筝会上,又决定将国际风筝协会总部设在**。那天上午,我作为记者嘉宾应邀参加了签字仪式,亲眼目睹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协会代表投票一致同意将总部设在**的动人场面。从此,**作为世界风筝协会的总部,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筝之都。真正成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中国响当当名城。真正让**的经济唱出了快速发展的大戏。不仅如此,在**国际风筝会成功的基础上,**的菜博会、**的花博会也成功举办,并各自在国内外打出了亮丽名片。这四十年,我走过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管在冰天雪地的北极,还是在热浪椰风的南太平洋岛国,只要提起**,对方马上便竖起大姆指说风筝。这让我作为一个**人倍感自豪。我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和《**日报》写过文章,谈及此事与自豪心情。
**是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我这个游子记者眼中更看到了**文化上的自信和文化上的革旧布新、锐意进取、蓬勃发展。有几件事让我至今不忘,仍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1985年,我听说了**文艺院团大力推行改革的消息,时任《文汇报》总编辑的马达指示我立即赶去采访。马达在全国新闻界很有名,他率先在《文汇报》拍板发表揭露文革的小说《伤痕》,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话剧《于无声处》等等,使《文汇报》当时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中都走在全国报刊前列。当时,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市在市委市政府决策下,由市委领导亲自挂帅,文化、财政、人事多部门形成合力,对包括京剧、吕剧等市里多院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这个改革不是单纯裁人减员消肿,而是让文艺院团所有人员在改革中人尽其才、各展其能,更有利于文艺事业发展。我到达**后连续采访了市委、市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和人员、剧团相关人员,特别是精减出剧团后来成为企业优秀文艺骨干的人员,连夜写成消息传回报社。马达看到消息当即指示夜班编辑配短评发在头版头条。据当时大众日报社孙副总编告诉我,时任省委书记的李昌安看到文汇报消息后当天便把省报总编找去,说**出了这么大经验,省报为啥不报道?随即《大众日报》和全国不少报纸都转发了**经验,中央文化部也向全国推广了**经验,从而有力地带动了全国的文艺院团改革。这件事对于**而言,无疑为全国的文艺院团改革树了一个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