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拟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升级为住房保障银行,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组建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之改革。这为饱受争议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做下注脚。
建立住房保障银行对于住房保障,有很大的好处。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任张泓铭对时代周报分析说。
长期以来,住房公积金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为社会各方面所诟病。根本问题是,住房公积金和其增值部分属于公积金缴交者的私人产权这一本质,未被充分确认。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看来,对住房公积金的定义、范围进行界定,厘清基本概念,并明确住宅政策性银行的非盈利属性,是住房保障银行设立的前提。
需理顺利益关系
目前,成立住房保障银行这一方案还在探讨中,还没有落地。各方利益如何协调,将成为影响该方案的一大难点。尹中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根据住建部2008年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为20699.78亿元。
成立住房保障银行后,超过2万亿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度,各方利益如何协调?由谁监管?目前,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结构是住建部监管,如果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升级为住房保障银行,机构的属性就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监管机构,也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可能会从由此前的住建部监管转为银监会或者央行监管。住房公积金这么一块大蛋糕,谁也不愿意放手。尹中立告诉时代周报。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尹中立称,部分地方政府在钱荒时,可能也存在挪用住房公积金的状况,一旦进行升级,实际上是把住房公积金的权限,从地方上调,这也是变相动了地方蛋糕。
尹中立的观点得到了张泓铭的肯定,2016年,张泓铭就公开提议组建住房保障银行。
张泓铭介绍说,2016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始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更加繁重,资金困难更加突显。
同年,张泓铭参加上海市政府参事室解决上海公租房建设和运行资金的设想的研究中提出,鉴于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住房保障是长期性的任务,资金难题也是长期性的。大量依靠社会融资,终究会遇到种种困难,而且成本较高。为了保证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并尽量降低使用成本,可以向中央要求试验建立住房保障银行。并发表关于设立中国住房保障银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