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领域供给侧改革提速 降物流成本政策将密集出台

政策改革2018-06-11李天扬老师

事实上,物流的“困扰”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降物流成本已经被有关部门列入今年工作重点,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

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展开密集调研,并联合研究具体方案,一方面加大收费清理力度,切实减轻流通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力推信息化和标准化,包括扩大标准化试点范围和品种,开启智慧物流示范等,以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困扰物流成本高企挤压利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6.6%,较1991年下降7.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8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业内测算,如果物流成本减半,可新增经济效益5万多亿元。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周志成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社会物流总费用高企主要表现在,仓储保管费用高位运行、综合运输费用总体较高等方面,例如仓储费用占GDP比例高达5.8%,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而美国运输费用占比也仅为我国的60%。

究其原因,周志成说,大量本应通过铁路和水路运输的中长距离运输由公路运输承担,抬高了综合运输成本;此外,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短驳、搬倒、装卸、配送成本较高。

“但物流成本高企也与我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有关。”周志成认为,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高,而第二产业带动的实体经济物流需求较高,导致整个社会物流成本较高。据估算,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我国物流成本较发达国家高2个百分点左右。

与此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导致大宗商品的长距离、大规模运输,例如,煤炭、铁矿石由中西部向东部的长途运输。另外,随着沿海制造成本上升,相关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比如,电子产品生产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等,增加了中长距离运输的需求。

此外,我国生产方式仍然是过去的“大批量、少批次”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考虑市场实际需求,先生产后销售,导致产品大量库存,周转速度慢,也造成了较高的存货仓储保管费用。

因此,周志成表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仍有较大空间。“从目前来看,如果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能够达到美国2010年8.3%的水平,可新增经济效益5万多亿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