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日公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文化建设的目标理念与发展方式清晰而明确,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以文化人——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指数的提升
建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说:“这实际上是强调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公共文化的现实需求,是形成带动文化产业增长的新要素。”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认为,建议强调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过去比较注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会展出版广告等,近年也关注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文化产业和新型业态之间的融合发展。同时,从社会环境到人才培育,从流通体系、金融支撑,到国际贸易等等,这些要素在‘体系’中都是缺一不可。”
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明确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实现‘双效统一’,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支柱性产业目标的前提和底线。不在这方面下功夫,我们的文化产业就可能成为‘票房产业’。”范周说。
专家表示,协调发展体现在区域协同、城乡一致,全面小康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指数的提升,这大量体现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精准化服务上。
坚持阵地意识净化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
建议指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影视领域频现改编自网络IP的热门作品,网络文化已经覆盖了电影、电视、图书、音乐、游戏等几乎所有的大众文化形式。同时,社会资本纷纷涌入,“互联网+”与传统文化领域的深度结合,让网络文化成为正在崛起、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认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就要适应网络传播迅速、广泛的新特点,适应人民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坚持阵地意识,净化网络空间,弘扬正能量。“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