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顾问现在经常会听到企业的老总说,我最重视的就是人才。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培训也日趋重视。
企业需要的人才来源,通常有造血和输血两种方式。企业创建初期往往依靠输血的方式解决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完全依赖行业中挖人的输血模式必然走进死胡同。从长远看,从输血到造血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明确选材的目的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强调选用育留4个相互作用的环节。本文重在育而非选。从目的性来看,选材是为了用还是为了育,会让选材标准有很大不同。如果是为了来之能用,那选材的维度会更注重对象的匹配度,即被考察对象的知识维度和技能维度是考察的重点;而为了造就明日之才,选材的维度必然应该更侧重被考察对象的素质维度。换言之,考察一个主管是否值得作为经理培养,其是否掌握了经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是很重要,但是否有经理的思维格局却很重要。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技术手段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但后者却很难。
某企业属于消费品行业,在每个省都设有办事处,参加训练营的人员由省办老总书面推荐,总部在顾问公司的配合下筛选。某省办老总向总部推荐了两个业务骨干A和B,但私底下给顾问公司打电话表示,希望A能选上而不要选B.理由是什么呢,因为A不但业绩好,而且执行力强,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能坚决贯彻执行;而B,虽然业务完成情况也很好,甚至好过A,但管理难度大。老总说,B工作过程中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个个都像这样,这个办事处还怎么管理?
这位老总说的确实没错,评价一个基层员工,除了业绩等客观指标外,团队协作精神、执行力等主观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评选优秀员工,在业绩差距很小的情况下,A无疑比B更合适。但骨干训练营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企业花大量资源来培养未来的管理干部。把A和B放到省办老总的位置去评价和衡量,执行力固然依旧重要,但分析和变通的能力却更为关键。
最后,A、B都参加了骨干训练营。但是,仅从培养干部的视角看,投入到A身上的资源其实是浪费的,如果要说价值的话,或许是变相给予了A这样的扎实勤奋型员工一个精神鼓励。
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选择合适的培养对象,有利于提高人才培育的成功率。在一篇谈育人的文章中花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谈选人,是因为太多的企业不断重复在犯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