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你的员工当做人来看待

员工管理2018-10-16三水老师

  BOSS们也许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员工流动性大,新进的员工还没有过试用期,就逃之夭夭了,造成人心焕散,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笔者所在的公司也出现上述员工流失的情形,造成人资部门疲惫于招人,天天为招人犯愁,我曾提醒过我的同事:员工待遇低,考核制度不变,根本问题不解决,花再多的钱招人也无济于事啊。员工待遇甚至连基本生活保障也维持不了,考核机制成了负激励,员工工作怎么会有积极性?你不把员工当人看,不尊重,不信任,员工怎么把你的企业当家待?!

误区一:只重视培训,忽略薪酬体制

  也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各行业流行起了培训风,全国大、小企业掀起了培训热,例如魔鬼训练、传销式培训、头脑风暴、培训大师激励讲课等,把员工培训得云来雾去、心血沸腾,员工突然感觉自已的思想高度达到了九天之尊。老板也很庆幸这样的培训会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回报公司。

  但这种软绵绵洗脑式的培训效果只是暂时性的,难以持久,与企业文化建设截然不同。当员工回过神,感觉信念不能当饭吃时,心态又被打回了原形。因为薪酬是员工最基础的需求,员工对薪酬不满意,不可能有好的心态投入工作,表现出来的员工满意度只是一种假象,海市蜃楼的美景让员工遥不可及。当今的物质社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浮燥,物质需求在人心目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我试问:不合理的薪酬结构不变,而一味地洗脑,员工是忽悠不住的。

误区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太少或趋于形式

  近年来,随着更多的高级打工者投入创业浪潮中,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人才的希缺性愈演愈烈。显然,企业只注重于薪酬和培训,不能给员工带来更高的满意度,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如果企业与员工、领导与员工只是赤裸裸地雇用与被雇用、上下级关系,员工工作就会感觉很单调、乏味,在压力下被逼迫地工作,员工不可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员工只会应付性地工作,为企业提供相当于薪水的工作量时,员工工作便会象征性地停止。

  要改变这种赤裸裸地工作关系,在工作中必须加入温情元素,增加员工与企业的粘性,让工作变得不再那么乏味。但众多企业对员工人文关怀所做的工作甚少或象征性地做。

  为了让员工感觉公司有家的感觉,企业通常会举办生日PATY、家属慰问金、拓展训练等,增加公司与员工的互动性。如果只是应付性地做这些事情,把人文关怀项目当成制度来抓,便失去了意义。制度与考核往往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但实际运用到中国FromEMKT.com.cn企业身上就变味了,滋生成形式主义了。所以,人文关怀没有必要形成制度,如果企业真心地对员工好,把员工当人看,员工不会体会不到,反之,故意性的人文关怀会让员工感觉很假,是在走形式而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