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实现智能居家养老新模式

养老保险2018-12-16李天扬老师

乌镇互联网+养老成范本实现智能居家养老新模式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在乌镇召开,作为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智慧”、“信息化、“科技”这样的字眼开始笼罩着这座安逸富饶的江南水乡。现在,中国首家基于长期照料体系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落户乌镇,将信息化技术完整应用到整个养老周期的“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已悄然运行三月有余,目前收集到2010位老人的健康信息,预计明年底可以惠及1.5万乌镇老人。

这样的科技惠民项目,让“智慧乌镇”实至名归。在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参加了展出,其养老思路、模式、规范,设备的高度信息化水平、智能化程度,受到了多方关注。

当前养老需求重在“居家养老”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200万人。

这同时带来养老产业的迅速扩容。据悉,2013年被行业称为养老产业元年,这一年,各种资金和机构开始涌入养老领域,呈现出养老地产、养老保险等多种养老业态,养老市场迎来拐点。

“特别是养老地产和保险,很多东西是被他们带起来的。”负责运营乌镇养老平台的椿熙堂理事长韩纪江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但做了一阵大家发现,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是没有购买力的,现在的老人的刚性需求,其实是在护理。”

事实上,近十年来,在为老人提供全面生活的机制上,政府和民间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政府主导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一开始的方向是保障床位率。十二五期间,每千名老人之中保障12张床。然而,由于有限的资金和用地,机构养老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少养老机构建在偏远地区,老人远离家庭社会,生活不习惯,造成了床位空置现象。业内人士透露,这两年新建的机构,30%是空床的。

那么,什么才是解决中国养老的最好办法?对此,业内逐渐提出了居家养老,基本上,90%的老人愿意在自己家里养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一系列智能化设备让居家养老成为可能,发达的信息化技术让居家养老的风险大大降低。

在养老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韩纪江,被业内亲切的叫做老韩,在他看来,2020年养老市场需求会出现爆发,“也就是说,现在60岁、65岁的人,再过5年,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会激增。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那时必须为服务买单。现在,要为这个市场做好准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