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件案例,那些引人深思的教育事件

小学资讯2018-06-07才子老师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曾深情地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两面,乐观的一面向往着更好的世界,但悲观的一面却总被生活中灰暗、琐碎、消极的情绪带动,变成孤独的猎手。”

所幸,在这个寒冷的岁末年初,当我们回望正在成为历史的2016年时,还有那么一些能引发我们反思的事件,值得我们在多维度中咀嚼与反思。

1.“凑合”的代价

新闻眼:山东蓬莱幼儿园校车事故

事件:2016年11月19日,山东蓬莱市潮水镇四村机场连接线附近,一辆涉嫌超载的运沙货车与一辆接送幼儿园孩子的面包车相撞。事故造成包括11名幼儿在内的12人死亡,3名幼儿受伤。

面包车为当地潮水四村幼儿园所雇用,不具备校车资格,核载8人,事发时载有15人,非法从事接送幼儿活动已近3年。事后,烟台蓬莱市公安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对肇事货车驾驶人、货车司机所在的建材公司法人代表、幼儿园园长、面包车车主4人刑事拘留。

点评:12条鲜活生命的瞬间陨落,让人们在痛惜之余,深省的不只是校车安全问题本身。2012年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虽然早已为校车行驶画出了一条清晰可辨的“安全线”,但是,本应载着孩子们开开心心上学与放学的校车却屡屡酿成惨剧。

在2016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间的半个月里,山东省就接连发生了四起“校车”事故,导致16人死亡,其中学生14名,受伤25人。

校车惨剧屡屡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是相关责任主体习以为常的“凑合”思维——私立学校和办学经费短缺的落后地区学校,为了缩减办学成本,对于“带病”上路或“超期服役”的故障校车视而不见,抑或是让本已“病痛缠身”的校车“凑合”使用。

面对大量血淋淋的教训,面对那些已然为校车殉葬的孩子的灵魂和他们亲人破碎的心,我们还能在麻木不仁中让校车“凑合”上路吗?我们为思维深处那些早已习惯成自然的“差不多就行”的“凑合”思想所付出的代价还不够沉重吗?

2.烫出来的“痛”

新闻眼:大四女生缺课被批后开水泼教授

事件:2016年11月11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蒋集跃给该校大四学生上课,一共有四节课。第一节课后,蒋集跃开始点名,王姓女生缺席,直到第二节课才进教室。据多方信息源证实,王姓女生向蒋集跃解释其迟到是“在教学楼复习考研,忘了有这节课”,蒋集跃以开玩笑的口气说“像她这样是考不上研究生的”。第二节课后,该女生主动拿了蒋集跃的杯子去接热水。蒋集跃以为这个女孩气量大,还说了句谢谢。但出乎意料的是,该女生将热水泼向蒋集跃。蒋集跃试图闪躲,但仍有半边脸被烫伤。

点评:过去,对于校园悲剧,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暴力冲突,不论是马加爵,还是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此次学生开水泼教师事件,不仅惊醒了从教20余年的蒋集跃教授,更让社会尤其是教育界从这位学生出手不凡的一“烫”中悟出了一种“痛”: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真正重视了学生的正常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否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在离开校园时都获得了一张进入社会的合格入场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