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通知》

教育动态2018-07-20李一老师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通知》,决定取消8所学校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资格,责令2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限期整改。《通知》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再次将“校园足球”推上风口浪尖。

足球是一项独具特色而又魅力无穷的体育运动,足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有人说,足球是战争模拟度最高的竞技游戏,比赛之前两队牵着身穿球衣的孩童进场,在球场列队听唱国歌、交换队旗等庄严的仪式感等,都赋予其足球文化和体育文化典雅内涵;足球比赛结果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胜负想象空间巨大;足球运动还是人的自然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必须具备团队协作、博弈策略、心理素质、适应环境的能力,甚至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对抗。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足球强国无不是长久积淀的结果,无不是从娃娃抓起的。

作为促进中国足球发展的一项举措,不可否认,校园足球的推广为中国足球运动的普及贡献良多: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既带动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培育校园体育文化,又夯实了足球基础,让有足球天赋的青少年脱颖而出,等等。正因如此,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短短两三年时间,全国就创建了两万多所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万所。校园足球的井喷式发展,使得发展和建设过程出现了一些不达标、质量不高甚至滥竽充数的情况。因此,教育部及时发文整顿,意义重大。

据新华社调查发现,被摘牌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遍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学校硬件水平差、师资不足;二是体育道德、文化缺失;三是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四是重创建、轻建设,对于“足球进校园”的认识出现偏差。那么,如何保证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创新举措,最终结出的是硕果呢?

首先需要强化三个自觉,即学校领导、全体老师和学生的自觉。学校各级领导、老师以及学生这三个群体做到自觉自愿地喜爱并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自觉而不是跟风,自愿而不是强迫,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真心喜爱、饶有兴趣是校园足球建设的基本前提。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学校各级领导和老师是否把足球进校园作为自身的、自觉自愿为推动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而贡献一份力量的观念,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长效机制。整顿促进建设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回到校园足球建设的本真上,要关注学生身心德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的足球兴趣与技能的培养,其中,学校领导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