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内容修改聚焦改革攻坚

教育动态2018-06-24王新老师

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此前,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所做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的说明显示,在充分采纳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建议后,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的86处修改充实中,有10余处与教育息息相关,聚焦教育改革攻坚关键词。

这些修改透露出了哪些政策信号?本报记者请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进行了解读。

修改体现鲜明政策导向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部分,补充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坚持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部分,增加了“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补充了这一句,是对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呼应,同时也是对去年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肯定,进一步强调和肯定去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周洪宇认为,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前面强调对总体教育事业发展的肯定,后面强调了对教育改革的肯定。

除了对过去5年工作回顾,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对教育相关内容的补充和修改,也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

比如,在“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部分,将“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改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将“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为“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在“加大精准脱贫力度”部分,补充“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促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政府工作报告教育相关部分的修改补充更是精细化到“字字精准”。

周洪宇认为,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部分,将“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改为“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增加了“原始创新”,对高校科研人员是一种激励,鼓励他们潜心基础研究,因为只有通过原始创新才能从过去的跟跑者、追随者,变为领跑者。在“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部分,补充了“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恰恰说明,我们现在的农村公共服务是短板所在,必须要把这块短板补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