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缘何“走俏”东盟 —— 来自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观察之二

教育动态2018-06-29王华老师

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特别报道

7月27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程时兴乘坐高铁,经过4个半小时到达贵阳,参加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而以前他从武汉到贵阳坐火车需要17个小时,“高速、舒适、安全,已成为中国高铁的国际共识”。

中国铁路近年来飞速发展,在东盟国家铁路建设中的推进速度很快,象征着“中国速度”的高铁,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除了以高速铁路建设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行业,双方围绕旅游、机电、纺织等产业的职业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也愈加紧密。中国校企牵引下的职业教育,缘何在东盟“走俏”?本报记者从本届教育交流周上找到了一些答案。

积极参与,开拓平台集成优质资源

在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北京交通大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单位66家,内容涉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轨道交通教育合作、联盟内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留学生联合培养等。

联盟的成立源于中国—东盟双方、校企遇到的现实难题。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弟福表示,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加大力度“走出去”,积极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铁路基础设施合作建设,但本土化运营管理人才的紧缺使得项目运营维护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

“矛盾的凸显使校企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学伟表示,学校将积极参与,开拓平台集成优质资源,与东盟高校开展轨道交通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同时,根据在东盟企业所承担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情况,与东盟高校联合培养当地本土化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并加强轨道交通汉语言培训。

“促进双方职业教育交流是中国—东盟中心的旗舰项目之一。”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说。7月29日,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成立,双方代表召开产教融合论坛,探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之道;第一届中国—东盟科学与技术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并召开智能海洋、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和智能制造3个主题平行论坛,加强双边高校间科技合作,助力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中国—东盟交通教育国际联盟成立并发布《贵阳共识》,致力于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互学互鉴,促进区域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发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