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机制,从理论上讲并不时髦,但若能在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处处有效落实,就能较扎实地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新课检查预习,反馈预习成效:课前预习课文,是每个学生学习的规定动作,但预习的效果怎样,要有一个反馈的过程。不然,就会让学生觉得,预习不预习都无所谓。自觉的学生就认真预习,不自觉的就今天漏掉,明天漏掉,到后来天天漏掉,预习的好习惯就没法养成。设置课上检查预习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好习惯。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写作的背景、自己的预习感受、课文的朗读情况等。学生说多说少、朗读的流利程度反映了他们的预习程度。对于预习效果不理想的,要补预习,比如要再读课文,直到比较流利。检查预习,应随机请学生发言,不考虑学生成绩的优劣,但尽可能让那些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让每个人都认真预习,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就像没完成作业一样。
课前串说提问,反馈复习效果:上完一课时,教师对课文内容都会有所分析。教师用概括的语言,引出上节课对课文的分析要点、写作特点及相关的字词,总之,是上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读记方面的考查也可以在这环节反馈。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一般可用5至8分钟,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学得比较扎实。串说提问反馈,检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这些情况既反映了学生的复习效果,也间接反映了上节课教师教学成效。如果大部分学生答不好,那上节课的教学是需要反思的。如是学生复习不周到,那就得要求学生再复习。
课中重难点反复强调,反馈强化印象:在讲到重难点时,教师或学生讲完了,有时需要学生立即反馈掌握的情况。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反馈同一个重难点的内容,起到了像诗歌里“反复”表现手法所起到的“一咏三叹”的效果。对于重要的内容,老师会多叫几个同学来说,目的是尽量了解更多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让更多的同学说了,也让更多的同学听了,反复强调,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课尾全面总结,反馈新授掌握情况:一节课快上完了,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对其中的要点,要引领学生讲出来。教师可以依据板书,串说当堂课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字词、写法上的知识点,如果有板书最好,没有也要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