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和学校之间如何“拆墙”

教育动态2018-12-29才子老师

校馆合作,建长效机制路有多远

本报记者焦以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与学校牵手,共同为学生打造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与此同时,如何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构建常态化的馆校合作机制,都考验着博物馆、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三方的智慧。

如果把学校的美术课堂搬进故宫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在刚刚过去的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40名学生走进紫禁城,开展“故宫元素彩绘伞”活动。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们自主收集、整理、提炼故宫元素,在空白伞面上画出心目中的故宫。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800余家。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与学校牵手,共同为学生打造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与此同时,如何充分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构建常态化的馆校合作机制,都考验着博物馆、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三方的智慧。

校馆合作丰富多彩

拿起画笔绘制彩陶罐、用仿制的兽皮鼓和青铜鼓演奏打击音乐……每周二至周五,史家小学都会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博物馆,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北京市教委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高付元看来,博物馆有其特有的馆藏和情景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

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多个省份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馆校合作项目,吸引学生“走进来”。

去年底,上海科技馆及其分馆自然博物馆与全市127所中小学签订了馆校合作共建协议,目前,已经完成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60个“馆本课程”的开发。在山东省博物馆,每年的环球自然日活动都能吸引来自100多所学校的500多支队伍参加,学生以展览或表演的形式,在博物馆进行展示。

在“引进来”的同时,博物馆主动走进校园,策划制作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专题展览。

北京天文馆的天文科普宣传车如今已经开进了近百所学校,科普工作者用趣味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互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天文知识的魅力;湖南“移动博物馆”教育项目于2015年正式启动,在展开后净展示面积约35平方米的车厢内,学生们变身考古学家,逐一完成“考古现场发掘”“文物修复保护”等各类体验活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