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合作社” ——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动态2018-12-13三水老师

中小学教科研和培训在功能定位上日益趋向融合,促进二者整合的“研训一体”模式在全国很多地区被加以推广。2012年9月开始,广州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以“以常态课研究为载体的区域研训文化建设研究”项目为支撑,开展区域内教科研与培训机制的创新研究,从文化的高度审视教科研与培训一体化的问题。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两年的实践检验,形成了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合作社”式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

“合作社”促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

区域研训文化是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中,由该区域中各学校的教师共同形成的融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为一体的文化氛围、教科研意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模式,以及教师群体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共享交流的和谐关系,从而以观念指引区域教师共同体的所有研训活动。区域研训文化引领下的中小学教科研与培训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以常态课为载体;以问题(课题)为导向;以共同体为组织;以学分银行为保障。

常态课是构建区域研训文化的主要载体。常态课是指教师平常状态展示下的课堂教学,其特点是自然而不做作。而“研究课”和“公开课”则是对常态课的提炼和升华,体现了教师个体的长处、成功经验、教学特色,能给同行以启迪。中小学日常工作往往繁忙紧张,任务重、时间少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大部分教师的发展渠道必须与其日常工作融为一体,即以常态课为载体。

问题导向强调在常态课的载体上形成问题乃至课题,围绕问题解决或者课题项目进行教研和培训。问题渗透在常态课的设计、教学、观摩、反思、评估、修订和分享的各个环节之中。研训的过程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而切实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通过日常教学工作发现问题,以问题解决引导学习和讨论,通过问题的不断发现和解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对教学中值得研究或重要的问题,提炼出研究课题,可以在区域内作为学科小课题研究。将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作为研训的驱动力,可以很好地实现“在解决工作问题中学习提高,在提高中实现个体发展”的目的。

以往的教师研修过程缺乏对教师共同体的考量,讲座式的研修活动是从专家到教师个体的“纵”向分布,校本式的研修活动是教师之间的“横”向发展。为了从教师共同体的角度促进二者的整合,我们提出了合作社的研修活动模式。以年级备课组作为互助社,共同体内的成员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之中相互对话、彼此互动;以学科教研组作为初级社,通过学科教研组内的专家型教师引领共同体内的成员共同成长;以区域学科教研会作为高级社,从区域外协的角度引入专家支持,由一位高校学科教学专家、一位教研员和一位骨干教师组成区域学科教研会。获得高校研究人员的帮助,有效解决了研修过程中的智力支持问题。三种类型的合作社之间相互作用:初级社作用于互助社,高级社同时作用于初级社和互助社。合作社使区域内教师研训的研究价值得以提升,以整体化的方式促进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瓶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