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意义及教育体系构建

教育动态2018-12-28才子老师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古往今来百姓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准则。大学生学会感恩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的缺失令人担忧。我们不断从网络、报刊等媒体上看到的大学生忘恩、负恩现象的报道,令许多学者加强了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大学感恩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把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及其内容

  关于感恩教育的含义,湛红艳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教育”〔1〕。这种认识强调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似乎忽视了大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典型的灌输教育论。袁春平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2〕这种观点强调感恩教育应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感悟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李占乔等人认为,感恩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即“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生活的教育,是教育者在挖掘和拓展特定或特殊情感情境下针对学生个体心理采取某些手段和方法,引导和激发-原恩情结.产生共鸣,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原恩.

  不断发展、升华的人文关怀的教育。”〔3〕这种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感恩教育,也强调了应注重人文关怀,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讲,感恩教育就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创造一定的氛围,引导学生对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价值认同,并付诸实践的道德教育过程。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使受教育者善于识恩并报恩,从而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因此,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于感恩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主要包括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教育两部分。感恩意识是指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把感恩的内容内化为自己自觉意识,能够常怀感恩之心、报恩之心、施恩之心。感恩和报恩之心具体又包含感谢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社会和他人的救助帮扶之恩、自然的恩赐之恩等等。施恩之心,就是指在学会感恩的基础上,也要把这种恩德传递下去,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无偿施以恩德的意识。感恩行为就是要把感恩意识外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对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事进行感激和报答。徐季红等人认为,“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它“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极强的弥合功能”〔4〕。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